分享

第四期编剧心理课:性格分析和人物塑造

 冬天惠铃 2018-08-07

第四期的编剧心理课公告发布之后,好多朋友都在问,今年的课程跟去年有哪些不同?


经过四年的不断优化,从心理学的基础内容到专业知识,以往的视频课程大多已经有了。


这一期的编剧心理课,最大的特色就是从理论走向实践!


为此,我们调整了课程设置,将理论课程浓缩,增加了实践课程。


Day1:核心理论讲授

理论讲授的内容以下图为主。但往年的课程只涉及X轴(性格类型)和Y轴(人格成熟度),今年将补充Z轴(自恋程度),将二维平面图升级为三维立体图。



通过第一天的核心理论学习,完成两个小目标。


目标1:掌握人物设计

通过人格组织、核心特质和行为特质,掌握人物设计的基本能力;



例如在1989年蒂姆·伯顿版的小丑,人格组织是表演型人格、核心特质是反社会型;而2007年《黑暗骑士》诺兰版的小丑,人格组织是高功能反社会型人格、核心特质是表演型。详见《影史第一反派小丑的性格分析》。


目标2-构建人物关系

通过上图各人格的关系,构建不同人物之间是如何互动、如何冲突。


例如在《黑暗骑士》,蝙蝠侠是偏执型、小丑是反社会型,而丹特是强迫型,这样他们三个就构成了戏剧冲突最大化的三角: 



Day2:实践工作坊

在掌握上述核心理论的基础上,工作坊通过实际案例的操作,对提出的创意,进行人物和人物团体动力的设计。


四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把《性格与分析——编剧心理课》打造成即插即用的抽屉式工具。有了这个工具,当你遇到好的创意时,可以加快剧本的前期开发,通过核心创意快速进行人物设定!


请看抽屉式工具的打开方式。


01角色描述

根据现有的主题、剧情等信息,给角色一些描述词,譬如:不安全、不信任、耻感、慈悲、空洞感、妒忌、多疑、敏感、怕被毁灭、过度控制、跟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刻板、宽容......


02角色区分

将角色的描述词进行区分,看哪些属于人格组织?哪些属于性格特质?哪些属于行为特质?哪些是不自洽的行为?


03人格定位

厘清人物的X轴(性格类型)、Y轴(人格成熟度)和Z轴(自恋程度),找到在图表中的位置,确定人格组织。


04人物设计

确定角色的人格组织后,再进行细化设计。


下面以“反社会型人格”为例:


1. 理论研究

返回到核心理论,深入了解反社会型人格的定义和基本信息


2. 案例参考

研究关于反社会型人格的电影案例,例如《纸牌屋》中的Frank、《黑暗骑士》中的小丑等


3. 性格特质

了解反社会型人格可以跟什么类型的性格特质进行混合?混合的边界在哪儿?

例如希斯·莱杰诠释的小丑举手投足都是戏,是反社会型人格组织+表演型性格特质。


4. 人物小传

根据角色的人格和性格特质,反推其早年的养育环境和成长中的重大生活事件;


5. 行为特征

根据日常观察和间接体验,为角色添加恰当的行为特征。


6. 人物互动

结合主题、剧情等需要,设计与角色互动的重要他人。


例如跟反社会型人格形成最大张力的对手是偏执型人格和强迫型人格,而最得力的手下则是依赖型人格。


这四年,跟钟老师一起开发编剧心理课的过程中,我也逐渐成为了一名职(xin)业(shou)编剧。在第一天晚上的课程中,我会分享一下个人在编剧实践中的一点小小的独(qi)特(pa)经验,上课前请记得提前寄存单车链、手榴弹、西瓜刀等管制武器。


对于心理学爱好者,这个课程提供了大量的电影案例和人物解析,可以让你快速掌握性格分析的基本功。在以后的生活中,你可以逐渐地打开自己的“觉察之眼”(造型请参考二郎神)。


从性格分析的角度看,编剧创作人物,心理咨询师构建个案,都是读懂一个人的过程,殊途同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