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珠,俗称“佛头”或“三通”,通常只有一颗,用以将不同数目的子珠归结于一处,同时还可以起到连接弟子珠、记子留和一些饰物的作用。 隔珠,又称作“间隔珠”或“数取”,多用来将子珠平均分隔开。一般来讲,隔珠均要比子珠稍大一些,数量可采用一颗至三颗不等。如一百零八颗的佛珠和五十四颗的佛珠,就需要每二十七颗子珠用一隔珠;二十七颗、十八颗的佛珠,则每九颗子珠用一隔珠。 弟子珠的体积比子珠要小一些,一般以十颗或二十颗居多,多串在母珠的中间一端,以十颗为一小串,如同算盘一样,采用十进位,用来计算掐捻过的数目。“十”这个数目代表了佛教的“十波罗蜜”,即:施、戒、忍、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 记子留是指每串弟子珠的末端所附的比弟子珠稍大一些的珠粒或者饰物,也可以用线绳结成“中国结”来替代,目的是为了防止弟子珠的滑落。 佛珠手串的颗数是不包括母珠、隔珠、弟子珠、记子留的。不算这些一般有1080颗、108颗、54颗、42颗、36颗、27颗、21颗、18颗、14颗、9颗珠子等。108、54、27、18、9颗珠子的较常见。108、54颗的是隔27颗珠子有颗隔珠;27、18颗的是隔9颗有颗隔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