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是一个十分常见的症状。尤其是感冒后最容易鼻塞,常伴有流涕、喷嚏等症状。 临床上有一个时弊,那就是见到鼻塞就用辛夷、苍耳子、白芷之类的通鼻窍药。 这种用药方法有时有效,但有很多时候越通鼻窍,鼻子越塞。 外感所导致的鼻塞,大家都比较清楚,如果正气不虚,就可以在解表方里加辛夷、苍耳子、白芷,或可起到很好的疗效。对于风寒,我喜欢用桂枝汤加味,常常一两剂鼻窍就通了。 但很多鼻塞不一定是外感,很多鼻塞也不一定是实证。这种情况下再用通鼻窍药只能缓解一时,但不久又会反复。 那除了外感,还有哪些情况能导致鼻塞? 脾气虚 患儿韩某,因鼻塞经西医诊断为鼻炎,某中医用白芷、辛夷、苍耳、银花、连翘等药连进数剂无效。 于是对患儿的父亲讲:“孩子身体太差,宜补养一下身体,再治鼻炎。”改用补中益气汤,仅一剂精神好转,两剂后,呼吸亦畅通。--《鼻塞、流清涕证治》 按:鼻塞,有很大一部分病人是由于脾气虚,清阳不升所导致的,补中益气汤对于此类鼻塞有很好的疗效。 肾阳虚 陈某,女,35岁。患者鼻塞,喷嚏,流大量清水样鼻涕3天,头额部胀痛,嗅觉减退,食少便溏,腰膝酸软。 素患过敏性鼻炎,此次发病未服任何药物,因春节期间前在家中团聚,其母酒肉相待,并以鹿茸粉2克,以鸡汤冲服,服后无不适,但觉全身温暖。 病人平时喜看医书,仅知清涕为表,不能用补,顿时紧张,前来问余。 视其形,面色㿠白,舌淡胖苔白,眼眶稍暗黑。听其声,语低懒言。适其脉沉弱,触之手足稍凉,谓之不要紧,云其明日再说。 次日,患者鼻塞已除,鼻中稍有痒感,嗅觉渐复,头胀痛减,喜形于色,高兴告于余。 根据这个道理,后续服桂附八味丸30余剂,每冬服鹿茸10克,随访4年未发。--《服鹿茸偶得》 瘀血 李某,女,33岁。双侧鼻塞两年多,中西药治疗都没有效果,近1个月鼻塞又加重。 询其病史,谓发病前曾骑摩托车摔倒,损伤腰部,后渐出现鼻塞症状。 诊见:舌质稍黯、苔薄白,脉沉。辨为太阳经瘀阻,经气不通。治宜活血祛瘀,行气通经。 以东垣之川芎肉桂汤合地龙散化裁:当归、苏木、川断、骨碎补各15g,肉桂6g,独活、川芎、桃仁各12g,羌活9g,木香、地龙、地鳖虫各10g,麻黄3g。每日1剂,水煎服。 服上方3剂过程中全身有轻微汗出,现鼻塞明显好转,腰部疼痛减轻,活动灵活。药既对证,续服5剂,鼻塞告愈。--《循经辨治验案2则》 。。。。。。。。。。。。 那鼻塞的基本病机是什么?又该如何用药呢? 我认为,鼻塞的基本病机还是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肺气不宣、脾肺气虚、脾肾阳虚都可能导致清阳不升。 肺气不降、肝郁气滞、痰浊阻肺、水饮内停都可能导致浊阴不降。 如果清阳、浊阴升降的通道瘀阻,也可能导致鼻塞。 常用的方剂有桂枝汤、小青龙汤、杏苏散、补中益气汤、肾气丸、逍遥散、阳和汤、仙方活命饮、通窍活血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千金苇茎汤,等。 虽然肺开窍于鼻,但其实各个经络脏腑都可能导致鼻塞。所以对于鼻塞的治疗,不应该局限于外感,不应该局限于肺,也不应该局限于脏腑。 |症状研究| 一叶障目,是临床上误诊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容易被很多症状误导,如见到五心烦热就以为是阴虚,见到口苦就以为是肝胆热,见到舌苔黄厚腻就以为是湿热。所以本专题就选一些有误导性的症状来研究探讨。希望对大家有些许帮助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