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是南宋能力最强的皇帝,当时是南宋国力最强的时候,可惜却碰上了金世宗这样的明君,结果北伐失败,只能偏安一隅。那金世宗是怎样的皇帝,为什么被称为“小尧舜”呢?在我国的金朝,曾出现过一个像古代尧、舜那样的帝王典范,他执政期间,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官吏不敢随意加重或减轻对人犯的处罚,形成了“刑部岁断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的法制清平局面。这个有“小尧舜”美誉的封建皇帝,叫完颜雍(公元1123—1189年),金世宗完颜雍是金太祖的孙子,完颜宗辅的儿子。生母李氏是渤海人。完颜雍幼年丧父,在他十六七岁时,就开始参加金军对宋的战争。开始在金国名将完颜宗弼手下为将,完颜雍不同于其他女真贵族的是,他不仅仅是采取武力进攻,还用攻心战术,为此成功说动了归德府的投降,实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完颜雍成长的时期,正赶上金熙宗和完颜亮的相继执政,两人对宗室的猜忌都很大,都杀了一批宗室。但完颜雍却始终安然无恙,原因是完颜雍的妻子乌林答氏给他出主意,让他送一些奇珍异宝给熙宗和完颜亮,以讨得他们的欢心。后来完颜雍被任命为东京留守,完颜亮让乌林答氏入京为质,深知完颜亮好色成性的乌林答氏只好进京,在离中都70里附近时,自杀身亡。这也是为什么后来金世宗对完颜亮恨之入骨的原因。完颜亮大举进攻南宋,对完颜亮恨之入骨的完颜雍早有取而代之的想法,此时他的机会来了,渤海大族张氏和李氏(完颜雍的舅舅家)和熟女真都支持完颜雍称帝,而因为契丹人造反,使完颜雍有调动东京(辽阳)军队的权利,于是完颜雍正式即位,改元大定。下诏讨伐完颜亮。他积极拉拢金国元老和海陵手下不得势的官员,取得了他们的支持。率兵直取中都。对来降的原完颜亮手下,金世宗都予以录用。很快进入中都。完颜亮在瓜州被耶律元宜等乱兵所杀。取得大权后金世宗,又开始积极平息契丹人的叛乱。他改变了完颜亮全力剿杀的策略,而是剿抚并用。他利用了很多契丹族的官员,对起义军进行分化瓦解,对投降的起义者给以重赏,对不肯归顺的坚决镇压,终于平息了契丹起义。由于主要对付契丹,所以金世宗对采取守势。首先向南宋声明,南侵是完颜亮的错误,希望能重新按照绍兴和约行事。其次对南宋的军事行动保持克制,不予以还击。等到平息了契丹人的起义,金世宗重新对南宋采取强硬态度,先是击溃了川陕的吴璘军,又逐步收复了海陵南侵后丢失的土地。击退了宋孝宗的隆兴北伐。和宋重新订立了和约,在和约上作出了让步,改宋向金称臣为称叔,而且将岁贡改称岁币,并减少了10万。但割去了秦商的土地。对于后来南宋一直要求的改变宋朝皇帝接受金国国书的礼节和河南土地的要求,金世宗却不肯让步。隆兴和议使金宋保持了40多年的和平状态。对待北边的蒙古,金世宗认为是心腹之患,他经常派兵去“减丁”,就是消灭一部分精壮的男子,并且还修筑了壕边堡。保卫了中原文明不受侵害。对待西夏和高丽,金世宗一直保持睦邻友好的姿态,坚决不支持高丽权臣的叛乱,对西夏的一些细节方面的东西也不深究。对于金国境内的契丹人,金世宗把他们迁居到内陆,让他们和女真人混居,强迫他们放弃游牧,改为农耕生活。加强了对他们的控制。金世宗稳定政权后,对被海陵杀害的宗室重臣,予以平反,善待他们的家属。对那些追随海陵罪大恶极的,都处决。对海陵和他的后人都予以贬低。金世宗鉴于金皇室的残杀,大力提倡儒学,讲究忠孝。封孔子的后人为衍圣公。还让金人放弃游牧改为农耕。完颜雍身上有渤海血统,但他却瞧不起自己有渤海血统的儿子。这尤其体现在继承人的确定上,他在太子死后,不立自己的儿子,而是立太子的儿子为皇储,就是章宗,虽然这里面有和乌林答氏一往情深的原因,但也恰恰说明他瞧不起渤海血统。而他的立孙为继承人的做法,也为后来章宗朝皇室内部矛盾,章宗杀死自己几个亲叔叔埋下了伏笔。 当了29年皇帝后,金世宗病死。对金世宗的评价,金世宗是金国最有作为的一个皇帝,他勤于政事,性格节俭。他执政时期和章宗时期是金国最强盛时期,作为一代明君,连他的敌对国,南宋的朱熹都称赞他是小尧舜,汉文帝。他不象前任海陵和继任的章宗那样全盘汉化,主张在汲取汉族文化的同时,保留自己的民族特点。在这一点上,元世祖和清太宗都比较赞赏他。后来清太宗在称汗后,改国号为清之前,就受到手下汉官的提醒,让他效法金世宗。元清一代的皇帝,都很推崇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