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洛阳妹子归乡记 第A3版:副刊 2017年09月29日 随州日报

 上行下孝 2018-08-07
  

●孙宇峰
  孙丽萍回来了,不出去打工了,就在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革命旧址纪念馆当解说员了。
  消息被初春清凉的风挟裹着瞬间吹遍了曾都区洛阳镇九口堰村。这个村里大部分人都姓孙,是丽萍的族人。
  “是孙绍刚的二丫头吧?苦命的孩子,从小就懂事,长得也好看,当解说员肯定没问题。”
  “回来好!绍刚去世了,她姐又嫁到广东了,正好回来给她妈作伴儿。”
  “好是好,我估计呀干不长,现在的年轻人在大城市待惯了,回村里不适应。”
  村里人议论纷纷。初春清凉的风也把乡亲们的议论吹进了丽萍的耳朵中。
  “您放心,我答应回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的性格就是要么不做,做就做好。”丽萍对纪念馆馆长顾世国说。
  顾世国是她的伯乐。2016年,纪念馆新馆建成投入使用后,顾世国在洛阳镇党委书记解伟大力支持下,决定把旧馆重新修缮布置,在保留部分红色记忆的同时,恢复昔日孙家大院的模样,以此弘扬传统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此参观。
  而丽萍就是孙家大院的第22代传人。由她向游客讲述祖上的历史,讲述半个多世纪前发生在孙家大院中的红色故事,一定更能激发游客缅怀历史、追根溯源的兴趣。于是,顾世国向她发出了回家的邀请。
  穿上灰色的新四军军装,把披肩长发梳成两根大辫子摆在胸前,望着镜子中精神抖擞的自己,丽萍的心中升腾起一股豪情。她想起了自己的爸爸,也是一名退伍军人。他是那么地热爱部队,长年累月工作在坑道中,落下了严重的风湿病,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重新开放的纪念馆也让丽萍耳目一新。由56间青砖黛瓦房屋构成的孙家大院,虽然是她出生的地方,因为新四军五师曾在这里设立司令部并战斗过三年,1982年就被收为国有,成了新四军五师司令部旧址纪念馆。这次重新布展后,根据村里老人的记忆,恢复了孙家大院昔日的楹联、匾额、家具、字画和陈设,一个旧时书香传世的家居气息扑面而来。丽萍尤其喜欢“蕙草堂”的那副对联:朝思暮想麽事最快活,晴耕雨读种好两块田。
  晴耕雨读,原来祖先的生活如此简单、恬静,富有诗意。“每天清晨,推开窗户,望着马路对面的田野、山川,我的心里也充满了喜悦。生活真的可以这么清新明媚。”
  当上解说员的第十天,丽萍奉命接待一位中央领导。“我紧张死了!把讲解词背得滚瓜烂熟了,还是不放心。头一天晚上,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我把妈妈喊上,让她当客人,我打着手电、拎着喇叭,从一间屋子走到另一间屋子,56个房间来回走了三遍,讲了三遍。妈妈都说非常好了,我还是不放心,躺在床上又在脑海里过了一遍。”
  第二天的讲解自然非常顺利,中央领导对她赞不绝口,合影的时候特意喊丽萍站在他的身边,并叮嘱顾世国好好培养丽萍,是个好苗子。
  最高兴的还数丽萍的妈妈,这位农村妇女吃了半辈子苦,结婚不久,丈夫就病倒丧失了劳动力,家里、地里的重活累活都是她做。但丈夫终究还是走了,两个女儿因为家里穷,也没上大学,早早地外出打工了。这次小女儿能在家门口工作,并得到领导们的赞扬,让她非常欣慰。
  丽萍还想运用自己的所学更好地宣传九口堰新四军纪念馆、宣传洛阳镇,她说只有把洛阳旅游做大做强,吸引更多的游客,才能带动乡亲们走上致富路。她学摄影、学PS,利用一切媒介推广洛阳。
  有一次,丽萍想拍摄一张纪念馆的全景,需要到对面山上去找合适的位置。妈妈不放心她一个人去,就陪着她。对面山上正好有个柴垛,丽萍想爬上去拍摄,妈妈担心柴垛不安全,自己先上去试试。“你们不知道,特搞笑,后来我妈妈上山砍柴、下地干活,看到好的位置也会给我打电话,说丽萍呀,我发觉这个位置非常好,能拍到什么什么景!”
  上个月,听说洛阳有一个叫小岭冲的村庄,还保留着两处旧宅,丽萍就想去看看。对自己家族的旧宅,丽萍知道的并不多,她只听说孙家大院建于1733年清雍正年间,距今284年,是当时一位孙姓盐商所建。他有六个儿子,分别在洛阳、安陆、京山三地建了三座一模一样的房子,而且是同一天开工,每座房子住两个儿子。她是老五的传人。
  “我想去看看这两处旧宅在建筑风格上是否一致,能否找到关联的地方。但是我不知道怎么走,只好又麻烦妈妈了。”丽萍说。
  “她十几岁就离家出去打工了,哪知道小岭冲咋走呢?我只好骑着电动车带她去,四十多里路呢,来回用了大半天时间。”妈妈说。
  “我现在最迫切的是想了解更多的关于祖上的事迹,我听说二老爷非常爱国,还捐资兴建了随州第一所学校。新四军来了以后,二老爷到处游说地方武装,劝他们不要跟新四军作对,为革命作出了贡献。”
  “我还有一个愿望,游说我姐姐也回来,把我们家的房子改成民宿,做农家乐。”丽萍说:“现在城里都追求一种慢旅游,就在乡里住下,散散步,看看风景,品尝绿色健康食物,呼吸清新的空气。我们洛阳镇是最适合的地方,我们离高速公路近,镇上也在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你看我们的公路,全都加宽、刷黑了,路两边都种上了银杏树,到秋天,就是几十公路长的金色大道。”
  孙家大院的对面,是一条开阔的平畴,一条小溪蜿蜒其间,一位客商已经流转了这片土地,准备打造成特色花卉基地。以后,每天早上,当丽萍推开窗户时,眼前不但有延绵的青山,更有花的海洋。
  “丽萍!你真的不走了?”九口堰村里的王大婶边跳广场舞边大声问。
  “不走了!”领她们跳舞的正是丽萍。这也是她每天晚上的功课。回来没多久,她就在顾世国馆长的支持下,组建了这支广场舞队伍,每天由她带领村里的大妈们强身健体。
  队伍里,也有丽萍的妈妈,每次看到她笨手笨脚的样子,丽萍的心满是欢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