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名将,他们依靠打仗建立功勋,从而青史留名,比如项羽、白起等,都堪称为战神,但也有些人他们战绩不错,还立下了赫赫战功,无奈因各种原因,在历史上知名度很低,比如赵奢。 说到赵奢,可能有挺多朋友不知道,他是战国时期赵国人,他在史料中第一次出场时,是作为赵国征收田租的官吏,当时的皇亲国戚平原君门客不愿交租,赵奢直接杀掉这些门客,引的平原君大怒。
赵奢在这里发明了一个成语:奉公守法,平原君听完赵奢的话,恍然大悟,不仅没怪罪他,还把他推荐给赵王,于是赵奢平步青云,负责赵国全国的税赋征收工作,在赵奢的管理下,赵国民众富足,国库充实。
可赵奢在距离阏与二十多里的地方扎营,从此不再前进,后来秦国派卧底潜入赵奢营中,赵奢好好招待他,并且把他送回去,这位间谍回去之后,就说赵军不会来救阏与了,可以放心攻打韩国了。
因为赵奢功勋卓著,所以赵惠文王给他的封号是马服君,这跟当时的廉颇、蔺相如职位相同,不过赵奢的知名度远没有这俩人那么高,顺便说一下,后来赵奢的后人就以“马服”为姓,再后来直接改成“马”姓,这是如今马氏朋友的祖先。
赵奢评价自己的儿子:“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者必括也。”就是说带兵打仗是生死存亡之事,但赵括却觉得很容易,日后赵王不用赵括就算了,如果用他的话,肯定会亡国的。
不过近现代也有人为赵括翻案,说赵括本也是个智勇双全之人,在长平之战中,尽管战败了,当他奋勇冲锋杀敌,也是一位合格的将领,况且他遇到的对手是白起,不能说赵括不行,只能说敌人太强了,对于这个说法,你认同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