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为何不能证伪?也不能规范标准化?

 厦门尤德才 2018-08-07

厦门   尤德才

         近日,本人拙写《中医亡,则中华文明亡》、《说中医不科学,是对现代科学的无知》、《还在说“中医不科学”,落伍啦!》等文,仍遭到不少网友质疑。拿着“中医不能证伪,不能量化、标准统一化等等,就认为中医理论反科学,与科学理论尖锐对立,来否定中医的存在价值。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中医为什么不能证伪,在《还在说“中医不科学”,落伍啦!》一文已简述。即真与可证是两个概念。可证的一定是真的,但真的不一定可证,宇宙真理是混沌的,是无法证伪和规范标准化。

        譬如,人们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推崇备至。但数学家们却不以为然,如果实践检验1+1=2错了的话,那肯定不是1+1=2的问题,而是实践的方法不对,反过来倒成了1+1=2是检验实践的标准。不也是类似“罗素悖论”吗?说明真与可证是两个概念,宇宙真理是混沌,无法证伪。

       医学是内涵很复杂的一门学科,它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定律”。世界上探求真理的方法有多种,用西方的实证科学主义只是其中一种,它不等于真理本身。用“精确的数学思维和绝对的物理概念”的所谓“科学”来衡量认定一门医学方式是否有资格?是否客观?是否现实的?

       混沌学被称为本世纪物理学中的“第三次革命”,混沌革命排除了拉普拉斯决定论的可预见性的幻想。混沌科学告诉我们,宇宙真理乃是超乎时空与自然。是超语言、超科学、超逻辑的现象。生命演化就是混沌加反馈,仍因种种不可见,或不可预测因素,产生无法预测的随机效果。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正是此一现象的最佳批注。

       正因为生命混沌现象的模糊控制管理,中医理论、中医临床实践的思维方法与现代系统论、混沌思想具有相似性,其系统性同一,多样性,所应用的许多方法也与现代模糊逻辑方法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中医各种辨证施治中‘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较之现代西医辩病施治系统(千人一方)无疑更趋近于生命的本质。中医系统复杂性思维与混沌理论更为接近,比西医更为科学,更能宏观了解和把握调控生命的混沌现象。

        因为,在自然科学中(1+1=2)是常态,但在医学,或社会科学中(1+1=2)是非常态。在社会舞台上的主角是人,人的精神实体(意识、情感,道德伦理、生命的内在因素)因人、因环境而异,不断变化。人类行为、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现象都包含或体现了精神因素是无法证伪、规范标准化,用1+1=2来描述。再高明的外科医生,也无法解体宠物后,恢复宠物生命。因为动物属于「自组织系统」的最高形式,不仅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混沌且无法规范标准化。医学和社会科学中,1+1≠2(即系统中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才是常态,也是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最符合医学和社会逻辑。

       被西医判了死刑的胡适将信将疑喝了中药,没想到几个月后症状消失,他的病竟全好了。对于接受西方唯科学主义的人看来,想把黄芪化验出来,看看成分究竟是什么,何以有这样大的功效。从复方中药寻找有效成分,背离了“性味归经”的中医思路,仅借助于仪器设备,是无法理解中药效能和中医精髓。

       譬如:中医药方的“味”和“味”的“量”是不固定的,根据不同病人和病情而加减。每个人的形体大小、体质强弱、年龄大小、生活环境(干燥、潮湿、高温、低温、出汗、不出汗等)和各个时期的身体状态(有病、无病、发烧、发寒等)是不同的,某个“量”不可能适合每个人,很难“一刀切”。同时,中药取材于自然界的中药品类众多,各种药材的搭配,各种性味的组合,各种炮制方法的不同,季节、产地、花叶根茎的不同,使得研究中药具有强烈的辩证性。没有一个精深的中医理论和医术在后面,只把其当成一种单薄的经验和几百种药,那么中医很快就会降至连西医也能开中药的水平了。

       中医是“以人为本”的科学思想模式,用系统(整体)去辨证,即找到出现问题的症结或它的上层原因。其精髓是激发人体免疫功能与中枢调节功能。不是直接地向疾病宣战,而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辩证施治的治疗原则。采取一种和谐调节控制的策略,通过调动和促进自身免疫能力去平抑疾病。不同于传统西医是“以疾病为本”的医学思想模式,从而无法规范标准化。。

      正如有人比喻中医像围棋,围棋的黑白子,在同样的格子内,在不同的人手里,就有了不同寻常的动、势能。一个棋子所占的位置,与其它棋子形成的特定关系,就使这普通一颗棋子很不普通。它不是像西医那样用不断发明新技术、新药来治病,而是不断提升认识境界,正像围棋手的升段,老中医为什么越老越值钱,越受尊敬就是这个道理。即道者以一围万,理者以一围千,法者以一围百,术者以一围十,兵者以一围一,势者以十围一。
   
       传统西医基于解剖学和组织病理学,倾向于越过人体免疫与中枢调节,直接对病因开战。认为是致病因素决定疾病的性质,病理的变化决定疾病的转归。不是以系统观去思考问题,忽略医学最根本对象是人,常把人当作机器,当作局部,什么东西都看片子,看化验,分科越来越细,各种治疗诊断手段层出不穷,光西药都开发了一万种以上。表面上看,离“科学”越来越近,实际离“病人”越来越远;愈钻愈深,愈研愈细,结果把人思想意识、精神性、和社会性给忽略。在微观计量中迷失了如何寻找事物内在联系和本质的现象。
 
      譬如,西医以前是简单地把肿瘤给杀灭了,最后发现瘤没了,人也死了。中医不是直接把瘤消灭,而是提出“早治防变”、“扶正祛邪”、“人瘤共存”,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现在整个世界对肿瘤的治疗理念也向这方面转变。

      世界上探求真理的方法有多种,西方实证科学只是其中一种,它不等于真理本身。科学(如西医)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方法,易学(如中医)也是一种认知世界的方式方法。

      科学是从观察起步,通过反复实验总结,并分门别类的、越分越繁求证从实的学问,其学主要对象为有形质之物,可谓枝节之学,也可谓之形下之学;

       易学也是从观察起步,通过长期验证抽象出来的,易学则是穷究根柢的、越究越简模拟务虚的学问,其学主要对象为无形质之道,可谓本根之学,也可谓之形上之学。

      《易经》形而上者之谓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是关于认识论的一门学科,是对人的理性认知的一般过程和规律的总结与深究,主要用于探究考察那些不能用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存在形式,例如本质、真相、规律、方法、可能性等。形而上也是科学,是科学中科学,可称为第一科学。形而上(道)的外延和内涵大于形而下(器、术、科学),倘若缺乏形而上理念之魂,也会误入岐途。

      贯穿中国文化的是一个“道”字,整个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是在围绕这个“道”来开展和演绎。形而上者之谓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为本,器为末。《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是医学“道”。中医追求的是道,道法自然,顺应天性,是形而上的东西。时至今日,中国传统医学相关的理论、诊断法、治疗方法等,后人均可在此书中找到根源,在医学的“道”方面几乎没有超越《黄帝内经》。道是一定要被参悟才能提高的事物和境界,具有抽象性、规律性和相对稳定性;器(术)是方法,讲究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变,是能够被反复学习从而提高的事物和本领。

      中医学是医学的“道”,也讲道器(术、科学)合一。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道通过器来表现,器也不能离经叛道。道用于解决原理问题,术用于是解决技术问题;道用于是解决长远问题,术用于解决当前问题;道用于解决系统问题,术用于解决局部问题。

       传统中医因限于当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低下,传统中医虽有“道”,但器(术)不多,仍无法满足人们需求。与之相反,西医实证医学(术)很进步,较注重局部,量化精确。看症疗疾,救急不救缓,但有限、有瓶颈。比如高血压、失眠、糖尿病人等都需要吃一辈子的药。对于问题常常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即西医有“术”缺乏“道”,忽略人是复杂系统,具有多重层次结构,有自身的生命规律。 这是西医与中医的根本区别之一。

       或者说,传统中医是宏观调控,西医是微观治理。西医是显微镜,它看得仔细真切,把人分解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量化精确。看症疗疾很及时、救急,不延误病情。中医是广角镜,它的视野很宽广,明白人体各构成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人受环境影响(如天人合一),系统辨证论治,这是中医的优势。中西医各有长处和短处,不能用中医的“道”的象数思维方式来认识西医,也不能用西医的实证思维方式来认识中医的“道”,中西医是互补关系!

      中西医本来没有纷争,之所以产生中西医纷争都是人为造成的。中西医应取长补短、互为所用,终极目的都是战胜疾病,本来就很和谐。中医并不排斥西医,也借鉴学习西医,共同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正如有人所说:“西方科技如果缺少了东方智慧,就会变成瞎子;东方社会如果缺少西方科技,就会变成瘸子”,可谓非常精辟地概括了中西方文化和中西医的差异和互补作用。是谁把中西医对立,造成纷争? 为什么在我们的邻国,仍至世界各国都是罕见。我想除了学术之争、文化之争,也包含了义气之争、利益之争……。还跟泛政治化的意识形态有很大关系。

       今天中国要解决中西医之争问题,必须突破西方唯物实证科学主义等意识形态的局限,才能解决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关系。中医理论是一门形而上学。是科学中的科学,是医学的道。现在西医已朝着复杂的系统科学(道)方向,已经取得很大成就。打破1+1=2传统科学(术器)思维,进入复杂系统科学阶段。逐渐改变传统科学把整体还原为部分,强调“分”,破坏整体生命的精神意识的因素。在现代基础医学研究中,已开始利用离体的细胞、组织、器官的研究,开始把各种细节组合起来,即研究生命过程的细节,同时又将这些细节组合起来,系统辩证把握整体或系统。每个药物都要经过人体实验、临床观察。现代医学越来越注重人精神和意识、环境因素影响。符合中医天人合一系统的辩证思维。

      我相信,随着复杂系统科学的发展,中西医会迟早会走到一起,称之现代系统医学,而不是中西医,没必要把中西医对立,造成纷争。请大家继续多多指教!

2018.8.6  晚 草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