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过赵孟頫和《曹全碑》,现在想好好学习颜体,该如何起步呢?

 杏叶书签 2018-08-07

有人问我--

学过赵孟頫楷书和《曹全碑》,现在想好好学习颜体,那么颜体楷书该如何起步呢?有哪些技巧?

可以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书体,是两种风格各异的书体。我认为赵孟頫和曹全碑是属于一类的,即他们都表现了书法华美的一面、秀妍的一面。因此,如果你不是特别想要学习颜体书法的话,我建议你可以在秀妍这条路上走的更远、更深入一些。

比如,在学习了赵孟頫的书法以及《曹全碑》之后,你可以写写王羲之的书法。因为归根结底,王羲之所创立的二王书法,其风格依归就是秀美的,因此,你把这一风格最至高无上的代表、书法写的最美的人的书法给学习到手了,那么基本上,这一脉风格你就能自如表现了。

如果你真的是特别想要学习颜体书法,那么也不是不行,只是颜体书法和你之前学习的书法风格差别过大,所以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变化的只有书法家的风格,他们的内在品质并没有改变。也就是说王羲之、赵孟頫、颜真卿虽然他们是三个风格迥异的书法家,但是他们内在遵从的法则、规范,都是一致的。

正如儒家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在这里,他们都是“君子”,他们都有其内在一致性,他们都是书法法度忠实的捍卫者。只不过他们外在表现有不一致性。

比如赵孟頫其实书法特别秀媚,筋骨少有外露,行笔流畅圆滑。在学习的时候,切不可以为赵体书法无骨力,一定要把赵体筋骨给表现出来,否则你写的赵体书法就是油滑浮躁,没有生气。

而在这个特点上,颜真卿和赵孟頫有诸多相似之处。它们风格虽然天差地别,但是基本上的表现形式是一样的。我们都知道一个词,叫“颜筋柳骨”,意思是说颜真卿的书法,虽然看起来肥肠臃肿,不筋道,显得非常粗鲁,但是其“筋”是一种内在表现,只不过是隐藏的比较深罢了。

因此,和赵孟頫的书法学习一样,一定不要被他们外在特点蒙蔽了,一定要表现他们的“筋骨”。

这就好像人一样,人血肉稍微少一点是无大碍的,基本上有个“骨架”就还算有人样子,但是一旦缺少骨架,这个人基本上站立就成问题了,更别说有“精气神”了。

书法也是这样,不管她看起来多么没有“筋骨”,也一定要写出筋骨来。

另外颜体楷书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学帖上,初学者尽量选择颜真卿年轻的楷书作品,因为这一时期的书法作品个性少、共性多、规律性的内容多,易于掌握。而颜真卿的晚年书法作品,虽然楷书艺术成就非常高,但是初学者很难消化。里面往往隐藏了一个耄耋之年的颜真卿对于人生、社会的思考,必须要等到一定书法基础建立之后,才可涉猎。

就好像让小学生看《红楼梦》不合适一样,不管是情节还是艺术深度上,都不适合小孩看的。学习书法也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