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检索的迷思与反思

 芬芳家园阿芳 2018-08-07


近年来,法律培训市场风起云涌,无讼、icourt、智合等各大机构如雨后春笋,一个比较小众的市场却如此热闹,让人禁不住猜想,是什么戳住了法律培训市场的痛点?


可能与蔓延祖国大地的其他领域的现象不无二致,那就是对成功的渴望。诚然,对成功的渴望并无对错,但过于执着于某些“快招”就有些不对头了。马云被奉为成功学的教主,即使随口一说也被视为圭皋。用ppt讲故事的人被视为创业英雄,庞氏骗局的做局者在破裂之前被视为财富舵手,我们太渴望成功,以致太容易相信。


最近接触了几个青年律师,他们都表达了一个困惑,icourt、无讼学院等课程上还是不上,这是一个问题。这些课程价格不菲,对青年律师来说实在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可能还会影响生活。不上吧,又害怕输在起跑线上,丧失了成功的机会。也有一些对价格不敏感的人,就是希望通过培训能够迅速提升。


中国人已经在太多的起跑线前迷失了自己。中国的家长被各种机构洗脑,忙着学钢琴,忙着跳舞蹈,忙着学语表,英语,反而忘记了生活的意义?法律的培训也是如此。培训有助于提升,工具有助于思考,但不能替代思考。其实,我给出的建议是不必这么纠结。


如果财力和时间允许,可以开拓一下思路,拓展一下人脉,顺便在朋友圈发几张图片,表示一下自己的好学,表示一下自己有实力支付不菲的学费。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这些外在表示都可以作为律师执业实力的象征。


如果财力不支持,也大可不必沮丧。套用泰戈尔的话说,不要为失去星星而遗憾,那么你将失去太阳了。笔者学习的培训课程不少,但真正眼前一亮、豁然开悟的为数并不多。反而不如啃住几本书,自己弄通弄懂,比如代理思路和审判思路方面,《要件审判九步法》就非常不错。


对于希望通过培训来快速提升的人,我倒要泼一点冷水了。培训对于成长有帮助,但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这还取决于培训的质量和你对培训的利用。技术和工具可以促进效率提升,但无法提升你思维的效率,比如案例检索系统的应用。这篇文章主要反思案例检索,以下部分就展开阐述一下理由:


作为一个成文法国家,法律人最主要的技能是法教义学,而不仅仅是案例检索的技能,为什么后者成为培训市场的宠儿,而前者只能蜗居书院?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法教义学的发展不足舆论的高地,你不去占领,自有别人去占领。法教义学目前还主要停留在学术探讨,法学教育也没有深入开展,更别提法律实务了。目前,实务的现状不是概念法学和逻辑推理太过,而是逻辑和概念贯彻的不够。


2、国人思维习惯的限制中国文化长于类比思维和实质思维,不擅长逻辑思维和抽象、形式思维。张岱年先生曾说:“由于重视整体思维,因而缺乏对事物的分析研究。由于推崇直觉,因而特别忽视缜密论证的重要。中国传统之中没有创造出欧几里得几何学那样完整的体系,也没有创造出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的严密体系,……应该承认,这是中国传统思维方法的重大缺陷”,事实上,这种重结果轻过程,重实体轻程序、重辩证轻逻辑的思维也影响着我们法律人的思维,初学者动辄以法感情、公平正义讨论案件,不重视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不重视具体的技术性规定,这是青年律师最应该注意克服的。


3、培训的市场化发展培训需要显而易见的提升,检索技能等技术的东西短时间内能够获得,法教义学等法学素养和最基础的技能没有办法在短时间提升。

习惯于“快招”的市场对于这种慢功夫认可度低。

而这种案例检索大行其道对于法律适用也是有一定危害的:

1、与法治传统不符,我们是成文法国家,是规范出发型判决思路,规范是法律适用的出发点和起点。言必称案例,忽视了我们的法律思维中本质的东西。

2、造成法治适用的混乱。实务界和法学教育界并没有建立起严格的案例的体系,并没有引进严格的案例的区别和筛选技术,并没有确立案例的效力等级。只是简单的比对,我们并无法判断要求重复的是正确的案例还是错误的案例,是在坚持真理还是重复谬误。这容易造成一种比傻逻辑,有案件这样判,我也可以这样判,而不用去追寻法律本来的含义。

3、更主要的是,大数据可能掩盖了个案公正的实现。我们参考案例,是基于同案同判的逻辑,但是,是否属于同案,仅仅通过文字能够比对吗?

这里又有三个障碍:

司法亲历性,庭审的过程无法通过判决重现,出现在判决中的仅仅是冰山一角,盲人摸着象身去和一堵墙去比对,答案的错误性不言而喻。

文书的说理性:我们通过裁判文书去研究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但是裁判文书说理的现状并不理想,在一堆并不意图表达所有理由的文字里你能发现真理吗?

文字的精确性,即使法官充满了诚意,但是自然语言的模糊性和不够精确性,又能准确的表达法律的适用意见吗?这里我们姑且不论接受者一方的因素。

案例检索一个好工具,但只是工具而已。真正提升我们自己的,还是你内在的功力,也就是法教义学的素养。拥有天材地宝和好师傅的全真七子,功夫也是一般。杨过结合机缘自己打拼,反而笑傲武林。其中的关键在于,全真七子有师门的威名可以横行天下,徒弟们练功也没有那么用心。杨过有生存的需要,有成功的动力,有自我的专研,有时间的磨练,终成一代大侠。法律的道路上,相信你也可以。

但如果全真教搞培训,宣传说能让你成为武林高手,你得思量一下。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也可以加微信tonshi,加入民法群和近千名民法人一起学习交流。



附:围绕要件事实分析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