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崇文”和“宣武”,恐怕是这世上最好听的地名儿了!

 NGC1952 2018-08-07

身为北京南城人,是我最大的骄傲!


虽然我们打小儿被开玩笑说:“穷崇文,破宣武”,这是一句早年间形容南城这两个行政区域的话。没错,北京的南城由于历史的原因,有着老舍先生笔下的《龙须沟》,有着“好人不去”的天桥儿,有着杀人的刑场“菜市口”,更有着“八大胡同”这样的风化场所。


不过,也正因为这里凝聚了三教九流,汇聚了五行八作,才形成了那被人津津乐道的南城文化,才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乐天奋进的南城人!


随着明朝对于北京外城的扩建,加之清朝时期的满汉分居制度。北京前三门外的这片区域,相对于北城(前三门以北)来说有着自己的发展轨迹,形成了别具一格却又充满京味的南城文化!


南城


南城,胡同曲径幽深,或蜿蜒曲折,或交错纵横。它们也许并不宽阔,也许并不起眼,可不经意间你会发现,这个小院儿住过清朝的维新名臣,那个小院住过民国的文学巨匠,这条胡同是菊坛名伶演出后晚归的小路,那所会馆是革命先辈聚会的场地。


南城,有着北京城最早的CBD——大栅栏,有着北京乃至全国驰名的老字号,有着不胜枚举的会馆,有着盛极一时的戏曲科班,曲艺社团。


我是南城人


南城人,大都不是很富裕,祖辈儿居住在并不宽敞的大杂院里,可这里的人守规矩,办事有礼儿有面儿,局气仗义。算不上大富大贵,可讲究的是凭本事吃饭,从小父亲就教育我:“人叫人千声不语,货叫人点首自来”!


南城人,有一种关系走的很近,那就是街坊。大杂院里,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借颗葱那几头蒜,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儿了。张家的老太太病了,对门李家的人一准儿过去帮忙!老王家要是聘闺女,赵大妈比自己闺女出门子还上心。


南城人,你看着大大咧咧,一双懒汉鞋,一大把儿缸子浓茶,穿个挎栏背心胡同里一出现,再普通不过。可你别深聊,深聊起来,大到国际局势,小到晚上这芝麻酱面怎么做。那绝对说的条条是道,而且不是人云亦云,里面必有自己的见解和感悟,你就听吧,还真不比百家讲坛的教授次!


如果你是南城人你一定喝过磁器口的豆汁,吃过牛街的年糕。

如果你是南城人,你一定去过天坛的回音壁,滑过陶然亭的大雪山。

如果你是南城人,你一定在大北照相馆拍过照片,六必居买过酱菜。

如果你是南城人,你一定记得工人俱乐部的演出,大观楼里的电影。

如果你是南城人,你一定知道两广路上有个三里河,珠市口大街上有个过街楼。


南城,现在胡同拆了很多很多,大杂院推了很多很多,很多老街坊搬得天各一方。很多南城人无论搬到了那里,都依然说自己是南城的。现在宣武没了,崇文没了,我们这些北京南城土著只能看着身份证上的那行字。


但这并不是空作怀念。

甭管什么时候,北京南城人都是那么有里有面儿,

北京人的范儿都不会改,北京爷们儿的劲儿更不能变!

也许在外人眼里,北京早已经是个国际化的大都市,


但在北京人眼中,南城的人、南城的景、依然是老北京最初的模样。

同时也是北京京味儿最浓的地方,是北京最有人情味儿的地方!

身为北京南城人,是一种骄傲!



在北京,

有一种情怀属于南城,

有一种文化属于南城,

有一种记忆属于南城,

同样有一群人属于南城,

他们守住了北京人最后的尊严

他们就是“南城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