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近代史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8-08-07

因为喜欢电影,喜欢重庆,所以每次看到关于重庆的电影总是很兴奋。看过几乎所有关于重庆的电影,然后游走于电影里重庆的每个角落。《日照重庆》里的十八梯、《三峡好人》里的奉节万州、《巫山云雨》里的巫山小城、《疯狂的石头》里的罗汉寺朝天门、《火锅英雄》里的东水门长江大桥……潮湿的雨、高低起伏的楼、空中的过江索道、江上鸣笛的船、大桥、轻轨、火锅、美女,每一部电影都是写给重庆的情书。

重庆近代史

重庆轻轨

内容关于章明的电影,也关于我对重庆的热爱。

章明,祖籍,重庆市巫山县,1961年出生于四川城口(现为重庆市城口县),成长于重庆巫山。1982年毕业西南师范大学(现为西南大学),1989年考取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1994年拍摄电影处女作《巫山云雨》。大江、大桥、船、鱼是章明电影里基本不变的影像。以巫山为背景拍了《巫山云雨》和《秘语十七小时》,以重庆为背景拍了《晚安,重庆》,以广西北海为背景拍了《结果》,以陕西紫阳为背景拍了《郎在对门唱山歌》等等。每一部都有与重庆相似的乡土和情怀,无论电影里有没有重庆,章明的每部片子都是用镜头给重庆写的一封情书。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巫山云雨寒岩冷,梦境依稀令人愁。”古诗里的巫山三峡早已不见,通过三峡移民纪事和章明的电影我们了解到这个县城。不能说巫山可以代表整个重庆,但是这个江边小县城却透露了所有江边城市最朴实最真实的气息。这种气息,这种味道,抹不掉,也忘不了,可以说就是章明电影的精髓。如果你没来过重庆你可能不是很明白章明的电影,如果你来过重庆又看过章明的电影,那么你一定会被深深的情感所震撼。而且你将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重庆。

重庆近代史

东水门长江大桥

以前觉得一个城市如果有一条江这个城市的人民一定幸福的要死。就像兰州、像武汉、像沈从文的湘西。恋人有逛不完的滨江路,小孩有玩不尽的沙和土,老人有放不下的江湖和故事,吃货有偿不遍的鱼货和海鲜。唯有重庆,我觉得老天对重庆太好了,让两条大江穿城而过,汇聚东去。重庆人也在两条江的怀抱里,幸福的生活着。老人忘不了当年码头繁忙的景象,遇人就讲他们过去的辉煌,我们也只有站在桥上默默想象。小孩记不住江上的故事,只挂念岸边堆砌的小人儿,他们也只有企求父母下周再来。父母眼里,江河就是自己的全部记忆,全部情感。他们不说,但是心里看得很重。

老天给了重庆那么多水,当然也要给相应的山。众多的山让重庆地貌崎岖不平,让重庆建筑层层铺叠,让重庆人永远处在上坡下坎的状态中。这似乎一点儿也不妨碍重庆人的生活,他们依旧迎难而上挖山建桥、修路造房。一条条公路如丝带,牢牢绑在蜿蜒的山间;一座座大楼如钢钉,稳稳的钉在艰险的江岸;一座座大桥如彩虹,美美的镶在壮阔的江面。坐上轻轨穿越在城市上空,所有的一切就完美展现在你眼前。此刻你不得不佩服重庆人民的坚强与智慧。

每次去朝天门,看着码头攒动的人头,听着船的汽笛声几乎会感动的落泪;每次爬上两路口老街的石提,看着周围仿古建筑和质朴的人民就会浮想联翩;每次轻轨经过牛角沱跨江大桥,望着江面和航船,此时如果耳机里的音乐正好,一股江湖气息总会直冲心底,真有一种带个妹子闯码头的冲动。有时候没事,我会坐上轻轨二号线顺着江走好长好长一段。有时走累了,我会坐在解放碑步行街边,傻傻的看看美女发一会呆。有时候在饭馆吃完饭,我会静静听上一段周围人的重庆话再走。记得大学的时候介绍家乡,我们把重庆和四川做了一次对比。得出了什么结论现在记不住了,反正就是把两地的历史、文化、美食、名人通通比了一番,誓要在两个地方评出一个优越。就像广告词一样如果说成都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那么重庆是一个来了你还想再来的城市。

重庆近代史

重庆十八梯老街

火锅对于外人是重庆绝对的名片,对于重庆人来说,火锅是一种生活表达方式,是一种生活情感寄托。只有来过重庆,吃过重庆火锅你才会了解。听说火锅是江上的船工创造的,早期船上条件有限,船工制作海鲜食物,放入辣椒花椒等各种调料去腥。后来又把不同的菜混入一个锅煮,感觉味道不错,慢慢就变成了火锅。所以说火锅一定是江湖菜的代表,一群人围在一个锅里吃菜,锅里混着海鲜,家禽,牛羊,蔬菜,各种特制品。有人说重庆人的热情、坚韧、豪爽的性格是大江和火锅造就的,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平淡的日子里,一家人或几个朋友叫一桌热气腾腾的火锅,吃着菜,喝着酒,唱着歌,笑着,闹着,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请问还有比吃火锅更能表达感情的菜了吗?我想是没有的,特殊的环境,特殊的人群,造就了特殊的火锅。

重庆近代史

对于重庆美女的印象,白白的,乖乖的,自信满满的。反正每次走在街上你的心总会动这么一下两下。虽然就是擦肩而过,但是那种美好已是说不出的幸福。远远的走过来,风姿卓越,然后目送她离开,一次次相遇,一次次心动,一次次错过。如果你一直在重庆的话,不用担心,因为明天出门那个她又会缓缓的走来。

在重庆你会经常因为一个老板娘而坚定的喜欢上一个店。即使是饭店餐馆的老板娘也那么时尚,那么漂亮,那么舒服。所以我现在还在后悔,来重庆这么久没找一个重庆女朋友,没有感受重庆女孩儿的婉约与热辣。除了这些让人眷恋的风景,美食,女孩。重庆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历史文化,特别是近代史。刚来北碚听说有很多文化古迹,第二天就迫不及待的去看,梁实秋雅舍,老舍故居,复旦大学旧址,张自忠将军墓。走在北碚的南京路、上海路、天津路、陕西路,我就想要是没有抗战这些人会来吗?要是中国人民没有拼死抵抗,重庆路是不是也会出现在这一堆堆沦陷的省份中?当然我的思考很快就被迎面走过的美女打断,于是也只有在街上感受那种历史气氛了。

重庆近代史

重庆夜景

1937年11月20日,中华民国政府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12月1日正式在重庆办公,重庆成为中华民国战时首都。 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规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重庆是当时全国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的最高指挥部,世界著名的反法西斯中心,中国大后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祸得福,历史进程也选择了重庆。此时它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得到不可估量的资源,造就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这一切为后来重庆的城市气质影响很大。我认为如果一个城市没有文化底蕴是可怕的。重庆因为历史原因让自己的文化沉淀,在短时间里显得厚重而有力量,这无疑是幸运的。但光鲜历史后面的苦难又有多少人知道呢?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对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据不完全统计,重庆死于轰炸的人在10,000以上,超过17,600幢房屋被毁,市区大部份繁华地区被破坏。如今历史已淹没在滚滚长江中,浪花淘尽英雄,一切也都付笑谈中。屹立不倒的重庆用它的姿态,用它的气质,正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沉醉,赞叹。

重庆近代史

防空洞

江城,雾都,火炉都只是重庆的代称,都只是表象。只有流淌在每个重庆人心中的情怀,充斥在重庆城中的气息才是真正的重庆。我们可以通过看电影了解重庆的现实社会,可以通过读近代史了解重庆重要的历史地位,可以通过来重庆旅游感受其文化气息。当然要真正理解,感受重庆,你必须留下来,最起码要停留一段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