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散关

 西方无朔 2018-08-07
  大散关,亦称“散关”。为关中四大名关之一,位于渭滨区神农镇秦岭峡谷,距市区19公里。据载:“关因散谷水而得名”,始于西汉,废弃于明代。西周时期,这一带为散国所在地,陈仓故道亦由此经过。现在关址处立有“秦岭”石碑一通。在散关岭上的古散关关门遗址东面,立有“古大散关遗址”石碑一块。在今川陕公路19.5公里处的路北悬崖上,镌刻有“古大散关”4个大字。 
  大散关是关中西南唯一要塞。自古以来就是由巴蜀、汉中出入关中之咽喉,“关控陡绝”,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正如《史记》所载:“北不得无以启梁益,南不得五以固关中”,因而,这里就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争夺散关之战有70多次。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采取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自汉中由故道出陈仓还定三秦,经由此关;东汉建武二年(26),延岑引兵进入散关至陈仓;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15),曹操攻张鲁,自陈仓过散关;蜀汉后主建兴六年(228),诸葛亮出散关围陈仓;南宋初年,金将兀术为打通入蜀通道,曾和南宋名将吴玠反复拉锯于此。 
  从古到今,大散关又是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及普通老百姓游览之地。据传“老子西游遇关令尹喜于散关”,授《道德经》一卷;曹操过大散关留下了《晨上大散关》的诗句;唐代王勃、王维、岑参、杜甫、李商隐等都留下了美丽的诗篇。爱国诗人陆游在此留下了“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千古名句。现大散关建有关门、敌楼、斯飞阁、陆游祠。民族英雄吴玠、吴璘塑像迎风按剑,慎视前方,威风凛凛。敌楼上悬挂着郭沫若题书的“大散关”三字,古朴凝重,浑厚遒力。苏东坡一首《斯飞阁诗》,使人们神往。现大散关北岭斯飞峰上新建斯飞阁处,塑了苏东坡塑像。人们登临斯飞阁,真正可感受到“西南归路远萧条,倚槛魂飞不可招”的奇境。大散关北部有五峰竞秀的自然风光,登上山峰,脚下云海翻滚,头上白云朵朵,路险峰秀,山高水长,使人如临仙境。故有“小华山”之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