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秋 | 池水渐凉蝉唱稀,长空雁阵岭南飞

 城北十五里666 2018-08-07



七月节,春为生,熟为秋

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一叶铿然,兰秋已至



2018年8月7日  农历戊戌年六月廿六

立   秋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一候凉风至


'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俗话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意思是,如果立秋时间在上午,则天气凉爽,立秋时间在下午以后,就会热上一阵。




二候白露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清凉风来,露珠晶莹变白,白是秋之标识。立秋后,在清晨时分会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




三候寒蝉鸣


曹植的“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说明了立秋时,蝉先感觉到了寒意,知道生命即将完尽,不停的哀鸣。正所谓碧树未摇落,寒蝉已悲鸣。




梧桐叶落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到了立秋时节,梧桐树必然落叶。夏去秋来,蒸笼的暑气从立秋这一天开始慢慢散去。这样的时节不妨端起相机,到曾经山花烂漫的林间寻一大片梧桐树的领地,用她们的姿态记录这个秋天最初的凉意。




月华满地


立秋时节,月朗清辉,最是相思无眠。静静月夜,密密的星云如同撒了一把珍珠,镶嵌在丝绒蓝般的苍穹,一泄温柔轻蒙的银光,几片朦胧的游云,一弯新月在天边。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




啃秋瓜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




食秋桃


江南一带还有立秋日食秋桃的习俗。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薄衣御寒


我国很早以前就有人倡导“薄衣御寒”的养生法。实践证明,这种主张“秋冻”的方法,既顺应了自然气候的需要,又在不知不觉中起到了预防疾病、自我保健的作用。具体做法是,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马添衣加裤,而应该尽可能晚一点增衣。




滋养润燥


秋季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温仍较高,易出现口干唇焦等“秋燥症”,所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为主,可选用芝麻、蜂蜜、银耳、乳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




立      秋


立秋,七月节

暑去凉来,晨起白露

一叶知秋,寒蝉凄切

霜月一轮,流萤几点

荷花残,莲子生

青山点硃,阡陌留香

待夜凉人散,灯火阑珊处

明月如霜,佳音如梦

万重青山秋生起

一镰勾月入江中



立秋古诗词

立秋诗

南北朝·周弘让

兹辰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改夏色,木叶动秋声。



咏廿四气诗 立秋七月节

唐·元稹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

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

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


秋日后

唐·王建

住处近山常足雨,闻晴㬠曝旧芳茵。

立秋日后无多热,渐觉生衣不著身。


秋思

唐·白居易

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

寂寞馀雨晴,萧条早寒至。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

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


立秋喜雨

 宋·卫宗武 

天心本至仁,生意岂有息。

粤从书夏五,甘霔绝点滴。

凉风自西来,时送中夜湿。

田腹泯龟文,屋角挂龙骨。

我稷与我黍,实颖而实栗。

屡丰固难望,一饱或可必。

岂惟曾孙庾,如坻亦如栉。

滞穗不敛穧,可续穷民食。

但虞耗鼠雀,尤恐资螟螣。

愿减汉民租,少裕东南力。


立秋日呈梦锡

宋·孔平仲 

今日才立秋,凉风已萧瑟。

我不感时节,念子行有日。

忆初同赴官,相后惟一月。

子先脱然去,我独不得发。

江边舍未还,汴上生计足。

古之仕为荣,今则富者福。

子随鸿鹄高,我恋升斗食。

岂徒别离悲,更有长太息。

立秋日书怀

宋·王畴

一岁中分气序平,夫何犹有感秋情。

已饶健鹘凌空翮,肯作寒蜩抱树声。

桐叶渐愁经雨坠,桂枝还喜得风生。

夜凉频惬山居兴,天澹银河彻晓清。


立秋夕作

元·何中 

但觉焦原苦,何当沛泽流。

夕风微报响,古木暗藏秋。

未事冥难测,閒心远作愁。

乱山高下碧,烟霭澹浮浮。

七月旦立秋风雨夜寒

元·张翥

练裯不解暖,已索絮衾眠。

老疾日渐退,馀生天所怜。

蝎行窗纸响,蛾扑烛花偏。

喜见沽头报,江南有到船。


立秋夜听秋声

元·李延兴

漠漠微云生晓阴,满庭虚籁薄霜林。

有声元在无声里,听到无声思转深。

立秋日旅怀为陈人体

明·王世贞

冉冉彤云送火轮,脉脉银汉写金旻。

曲里清商才入破,腕中团羽不成新。

身如合浦初黄叶,心在江东欲紫莼。

耐可辞莺友,那能逐雁臣。


立秋日

明·王宠

南纪清秋杀气遥,扶桑铜柱崒高标。

风悲画角关山迥,云去苍梧毕斗摇。

正忆郊迎虚玉辂,即愁边守醉金貂。

黄河白草萧萧去,胡马千群出射雕。

七夕立秋戏作古思边

明·邓云霄  

一叶飘残暑,蛩声唤晚愁。

征人正南望,大火复西流。

莫以边城月,来窥乞巧楼。

惟应牛与女,此夕不悲秋。


立秋前二日游湖亭

清·胤禛

放情幽兴付渔蓑,潇洒林亭乐太和。

每踏芳丛寻古句,闲乘小艇泛清波。

烟凝翠黛山疑雾,风蹙斜纹水似罗。

深砌蛩鸣残暑退,高梧蝉噪晚凉多。

炎云渐敛秋将近,霁景才看夏欲过。

静听菱歌音韵好,何须萧鼓济分河。

玉楼春 立秋

清·叶纨纨

微云日暮庭花紫。一叶飘轻淡罗绮。

扇惊长信泣佳人,山冷苍梧悲帝子。

楼前莫问相思字。深院萤飞照砧杵。

西风燕去几时归,秋梦芙蓉江上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