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与欣赏 介绍清代周容《小港渡者》

 恶猪王520 2018-08-08

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本文来源于:古诗文赏析gswsx.cn

介绍清代周容《小港渡者》 来自古诗文赏析 15:34


撰稿 | 王能宪 播讲 | 张恒

本专栏音频资源来源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经非常知名的栏目《阅读与欣赏》。暂时没有与音频对应的文字资源,以下文字,仅为大家欣赏和理解提供参考。


原文

小港渡者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译文

  顺治七年冬,我从河岸一小码头上岸,吩咐小书僮背上用夹板捆扎好的一叠书相随,要去蛟州城。这时西边的太阳已经落山,薄雾晚烟缠绕于树枝梢头,远望县城,大约有二里路程。于是顺便向摆渡船工问道:“到城南门,现在赶路,还来得及进城吗?”那位摆渡者仔细打量小书僮,回答说:“如果稳步慢走,还能进得城,要是急忙赶路,城门则已关闭。”我听了不觉动气,认为他的话是戏弄人。我们二人于是脚步匆匆、奋力奔走,行至半路,小书僮摔一跤,捆书的绳子断了,书籍散乱一地,小书僮坐在地上哭了起来。待到将书理齐捆好,前方的城门已经下锁。此时,一种茫然若失之感袭上心头,我忽然觉得先前摆渡者之言近似哲理:世上凡急于求成、鲁莽行事者,反倒往往是自取其败,最终大都类似我这种日暮途穷而无所归宿的结局。


注释

点击右边的按钮,可以向下滑动,阅读全文

⑴庚寅:顺治七年(1650年)。

⑵蛟川:地名,指今镇海县城。

⑶小奚:童仆。

⑷木简:这里指木板。

⑸孰视:仔细看。

⑹阖:合、关,关闭。

⑺愠(yùn):含怒、生气。

⑻扑:跌倒。

⑼牡:门闩,锁簧。

⑽下:上锁。

⑾爽然:若有所思的样子。

⑿近道:有些道理。道,道理

⒀其:大概。

⒁也夫:两者都是句末语气词,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


赏析


  明朝末年,抗清义师风起云涌,但由于仓促召募,队伍不齐,后纷纷失败。这篇散文是有感而发,写的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


  这是一篇杂记散文,短短不到二百字,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一个大道理。这种小中见大的手法是非常高明的。作者选择的事件表面看来似乎是不合逻辑的,但实际上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古人说:“欲速则不达。”凡事操之过急,后果往往是适得其反。


  这篇散文写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中心突出,文字精炼。作者只记下从小港到蛟川南门这一段途中情况,在此之前与之后的事全部删削;这两里路途中又只记“小奚仆”一件事。末尾说明道理,也只概括为一句话。这样,就能给人以非常深刻的印象。


  文章中心突出,语言洗炼,蕴藏着深奥的哲理,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