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业就创业,还卖什么房? | G干货

 恣意流转 2018-08-08

年轻时,我向往波澜壮阔的人生;年长时,才醒悟到平平淡淡才是真。

 

前段时候有个朋友云淡风轻地说:上个星期买了一辆宝马7系,买完之后我就后悔了,这笔钱要是拿来投资理财或者买房该多好了。

 

尽管这句话透着一股装逼的味道,但毫无疑问,他说的是对的。

 

从理财的角度,“买房”属于投资,而“买车”属于消费。

 

把钱放进投资账户,它会保值,甚至还有可能会疯狂地增值。

 

但是假如把钱放进消费账户的话,不要相信什么“买吧买吧,它只是换一种形态陪伴在你身边而已”诸如此类的鬼话。

 

没了就是没了。

 

所以一块钱并不等于一块钱。

 

放在自己口袋里的一块钱,一年之后它还是一块钱。

而放到理财里的一块钱,一年之后却会变成1.05元。

 

机会成本不一样,这就是区别。

 

从这个角度出发,当我们手上有一笔钱的时候,我认为最好优先投放到理财账户上。

 

卖房去做所谓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更不用说了,不管是留学、旅游、消费、创业。

 

尤其是创业。

 

在我看来,卖房去创业这件事:

 

1、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2、是一种不甚聪明的行为。

 

1

为什么说不负责任?


大家不觉得,卖房创业这种事情,听上去让人很是热血沸腾,但本质上是赌性太重吗?

 

尤其是创业成功本身就是一件小概率成功,大概率失败的事情,连房子也压上了,本质上跟我们卖了房然后拎着钱去澳门并没有多大区别。

 

成则飞上云端,败则跌落深渊。

 

但有多少人考虑过假如失败了会怎样?

 

“失败了就回去打工咯还能怎样。”

 

是,你失败了可以回去打工,但有想过你的父母和妻儿吗?

 

我年轻的时候,也总是觉得自己孑然一身没有什么牵挂,一人吃饱全家不愁,但后来发现自己真的错得离谱。

 

即使我还没有妻儿,但我还有父母。

 

父母要是不小心患了重大疾病,急需要钱做治疗该怎么办?

 

父母要是实在爬不动老家的楼梯,需要钱换电梯房怎么办?

 

当然你可能会说,我就是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我才去创业的。

 

是吗?

 

真的吗?

 

基于创业成功的小概率,“卖房去创业”听上去就和“我就是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我才去澳门的”差不多。

 

承认吧,卖房去创业,你实际上就是把家人拉上你的战车,让他们和你一起承担失败可能带来的后果。

 

这不叫不负责任,叫什么?

 

还是先让自己有基本的保障,再考虑发展的事情吧。

 

到那个时候,即使赌输了,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未虑赢,先虑输。这是我一贯的创业信条。

 


2

为什么说不甚聪明?


另外,为什么说这种行为不甚聪明呢?

 

因为创业的时机不对。

 

需要卖房去创业的,大抵都是资源还不成熟,没有足够多的流动资金在手。

 

那为什么就非得这个时候去创业呢?

 

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吗?

 

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其实都是无限放大了“不创业”的机会成本。

 

总觉得我要是不抓住这波机会,就堵死了升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道路。

 

有多少人就是因为这些虚无缥缈的所谓“机会”,让自己一夜回到解放前的?

 

而且,创业到底是为了什么?

 

在许多人的口中,当然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胸中熊熊燃烧着的烈火以及对梦想的渴望。

 

但不要忘记,绝大多数普通人的绝大多数创业,在最一开始的时候,就是为了钱,更多的钱。

 

等到赚了足够多的钱之后,才会去考虑社会责任,梦想等事情。

 

那么我们可以来计算一下,到底是创业更能挣钱,还是持有房产,等房子升值更能挣钱?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创业者来说,答案几乎是不言而喻的。

 

既然这样的话,那为什么不可以等房子值更多钱,自己的流动资金也更多,能力更大的时候,概率更高的时候再去考虑创业这件事情呢?

 

说不定到那个时候,你可能都不需要卖房了。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认为,在当前的时代,选择创业的时机并不能够仅仅只是考虑“机会来了”这种外部因素,而应该同时考虑“能力到了”这种内部因素。

 

关于这一点,我在《外贸大牛的MBA》讲“二维矩阵”的时候已经详细阐述过了。

 

当外因低,内因低

也就是说,在某个领域没有什么市场机会,我们也并不擅长的时候,我们应该采取撤退战略,不要再把资源往这个象限里倾斜。

 

当外因高,内因低

也就是说,某个领域的市场机会虽然很大,但我们其实并不擅长的时候,假如我们要往这个方向发展,首要考虑的应该是勤练内功,而不是盲目地扑上。譬如跨境电商热度爆棚的时候,确实有很多人赚了钱,但也有多少人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丢盔弃甲?

 

当外因低,内因高

也就是说,某个领域我们很擅长,但天花板已经到来的时候,这意味着我们可能已经遇到瓶颈了,在这个领域继续死磕其实意义并不大。譬如......纯粹以成本作为竞争力的传统制造业。

 

当外因高,内因高

也就是说,某个领域的市场机会很大,而且我们也很擅长的时候,这意味着“明星象限”,假如真的非得卖房创业不可,我们也只能往这个象限里面砸。只不过,有多少人真的能够撞上这样的领域呢?





最后,我们稍微脱离一下创业,把话题拉大一些:到底要不要卖房去做自己喜欢、想做的事情呢?

 

譬如上个星期同事就说她有个朋友,把房子卖了然后去旅游。

 

我个人的看法是:想做不代表能做,喜欢做不代表可以做。

 

在平淡枯燥的现实生活与工作当中,人们往往会陷入自己对美好世界的幻想和憧憬,

 

什么“说走就走的旅行”;

什么“生活并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想想都觉得好渴望。

 

我也不例外,每次在抖音刷到旅游、美景、美食的时候,我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有一种想要抛开一切逃离现实的冲动。

 

但是我不能够,因为我清醒地看到:即使抛开一切之后,我确实能够享受到美好的那一刻,但之后该怎么办?

 

现在的我并不认同“活在当下”,“今朝有酒今朝醉”诸如此类的人生价值观。

 

需要卖房才能够维持的所谓“美好”,更是一种低质量的美好。

 

为什么就不能等到时机更加成熟的时候,再去享受更高质量的美好,以及更好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呢?


就好像我在年度爆文《为什么年轻时要多赚钱? 这才是我听过最好的回答》里面所说的一样,没错我们是要设计1 1 1的人生,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已经要确保第一个1的完善,否则后面的两个1,毫无意义。

 

最后,你可能会说假如什么事情都要计算得那么精准,什么事情都要准备好了才去做,这样的人生未免太无趣了。

 

确实,什么都计算的人生确实可能很无趣,但什么都不计算的人生,很危险。

 

综上所述,假如我们现在并没有房,恰好又有一笔足够首付的钱,还是先买房吧。

 

至少,一个字,“稳”。

 

以上。


在今天的文章中,门徒老司机丹牛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考虑时机、能力和责任等因素,阐述了他不支持冒险创业的理由。在这一番分析之后,有没有要改票的小伙伴呀?记得来评论区说出你的理由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