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错了就是错了

 geros 2018-08-08

道家尊老子为教祖,传闻老子是三清之一太上老君的化身,炼丹,修道,渡劫,飞升是他们的理想追求。

而《道德经》则是老子西出函谷关化胡之前留下的德宗纲要,被誉为万经之王。

如今,过度解读名人语录已经是一种网文捆绑式的消费常态了。

而就以题中给出的德经第五章而言,说不到点子上的大有人在,就好比说得轻巧吃根灯草。

我们来说第一句,

首先,老子认为“天地”是有一位意识体的神明,或者说神明主导。

而万灵平等,不论动物还是植株,神明给了他们平等的待遇,在“他”眼中,生灵没有贵贱之分。

翻译:神明没有不仁慈,因为他没有将生灵以柴狗相待,他给了人和万物平等的生存环境。

这儿,老子以柴狗为喻,绝无贬低叱责之意,但在网文中呢?

小说家们极尽“幻想”,将它指代为生灵好比是柴狗,是一种下贱的,因“祭祀”抛弃的生物。

再说第二句,

有包容万物的雅量,并导人以向善,给人以正知正解指引的人,人们称之为圣人。

而圣人的定义就已经限定了,他不会向对待柴狗一样对待百姓。

网文是怎么解读的?

圣人就是征战杀伐,驱使奴役百姓的恶人,他将百姓以柴狗样教化,驯养。

是不是觉得我说的过了,没有。如今文化输出基本靠网络的支撑。

而网络中,有写的好了,有写的差了,不论水平一般还是动不动就这神那神的,写文有依据是好事儿。

但是对于依据,请您导出它良善的一面,别再瞎编了,好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