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风,痛来如风……

 昵称P2u81 2018-08-08

“痛风”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医学典藉里,因疼痛来去如风而得名。世界各地都有痛风疾病的古代纪录,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称痛风为“不能步行的病”。


“痛风”在古代因好发于达官贵人身上而称为“帝王病”或“富贵病”。元世祖忽必烈,少年驰骋沙场、牵黄擎苍,晚年却因痛风无法骑马领兵,连走路都很困难。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痛风的患病率也逐年升高。男性为多发人群,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20:1,女性发病则多见于绝经之后。

痛风的表现和原因



痛风急性发作典型的例子

前一天聚会喝酒,到凌晨沉睡时突然疼痛发作,从睡眠中惊醒,疼痛逐渐加剧,呈撕裂样、刀割样,难以忍受。

首次发病多以单关节发作为主,如第一跖趾关节(大脚指),发病关节及周围出现明显发红发热、肿痛难耐、不能活动。

痛风是代谢性疾病,形成的原因是血液中尿酸过高,过多的尿酸盐积于关节,引起急性炎症反应。

血液中尿酸之所以升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合成增加,由于吃进过多含嘌呤的食物,如肉类、动物内脏、海鲜、饮酒等原因,内源性及外源性尿酸增多。二是排出减少,如肾能减退导致尿酸排泄减少。

有波动性或持续性高尿酸血症,从尿酸增高到出现痛风症状的时间,可长达数十年。随年龄增长,痛风的患病率逐渐增加,与高尿酸血症的水平和持续的时间相关。

痛风的诊断


当出现诱因,如饮酒、外伤、手术、感染、受寒、高嘌呤饮食、劳累等情况,会导致痛风急性发作,出现上述的炎症症状。痛风首发症状多见于第一跖趾关节,其余依次为踝、膝、腕、指、肘关节。

痛风的诊断依靠痛风发作时的典型症状、体征以及临床检查。血尿酸检查是诊断痛风的重要依据,多数痛风病人血尿酸水平增高,但有时也可正常。痛风确诊的金标准是通过受累的关节穿刺找到特征性的尿酸盐结晶,影像方法包括常规X线、双能CT、MRI等,进行尿酸盐结晶的检测。

痛风初期患者往往只是一个关节受累,慢慢地会波及全身其他关节,尿酸结晶不断沉积,慢慢形成了结石一样的痛风结节,进而周围的软组织和骨质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痛风晚期,痛风结节在身上出现的部位增多,体积增大,造成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尿酸盐还会不断沉积到肾脏里,形成肾结石,损害肾功能,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

痛风的预防和治疗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摄入大量嘌呤能诱发痛风发作,所以,控制嘌呤的摄入是高尿酸血症或痛风饮食治疗的必要措施。

  • 急性痛风发作期的患者应选不含嘌呤或含嘌呤很少的食物。

  • 痛风缓解期或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也应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

少吃肉类,大部分肉类都属于高嘌呤食物,痛风病人少吃为宜。人体代谢所需蛋白质可通过鸡蛋和牛奶补充。食用瘦肉和禽肉时建议切块,将嘌呤煮出溶于水,然后去汤再吃,可以减少嘌呤的摄入量。

避免饮酒,尤其是喝酒时再吃肉禽类食品,会使嘌呤的合成迅速加倍。

忌食火锅,火锅原料主要是高嘌呤物质,如动物内脏、虾、贝类、海鲜,汤内溶解度很高。

急性期的治疗

1、抬高患肢,冷敷,缓解局部炎症和疼痛。

2、治疗药物可选择: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塞来昔布等)、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等。

3、急性期禁用降尿酸药。因为降尿酸药物不仅没有抗炎止痛作用,而且还会因血中尿酸下降过快,导致关节内痛风石表面溶解,形成更多结晶,而加重局部炎症反应。

间歇期及慢性期的治疗

调整生活方式,进行降尿酸治疗,有效控制血尿酸水平,防止痛风发作或溶解痛风石。

目前临床应用的降尿酸药主要:抑制尿酸生成药促进尿酸排泄药

  • 抑制尿酸生成药为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如别嘌醇、奥昔嘌醇、非布司他,适用于尿酸生成过多,肾功能受损、泌尿系结石史、排尿酸药无效患者。

  • 促尿酸排泄药,如丙磺舒、苯磺唑酮、苯溴马隆,主要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降低血尿酸。主要用于肾功能正常,尿酸排泄减少型。在用药期间,特别是开始用药数周内应碱化尿液并保持尿量,常用的碱性药物为碳酸氢钠、枸橼酸钾钠合剂。

本章来源:股骨头坏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