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音师》|看完这个豆瓣评分9.2的短片,你绝对再也不敢撒谎了!

 感情慢时光 2018-08-08

繁梵世界
拉赫玛尼诺夫:第2号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片中偷窥少女跳舞时的插曲,超级难找的)


男主人公阿德里安是一名年少就开始习琴的钢琴天才,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赢得伯恩斯坦钢琴大赛。然而,他失败了。在比赛上,他紧张到只弹奏出了一个音符。从此,他拒绝一切公开演出,暗淡度日。事后不久,阿德里安选择用假装盲人调音师来安抚自己挫败的钢琴梦。他用一幅隐形眼镜和盲杖来伪装自己的盲人身份,并假借他人对盲人的特殊关照和信任,去获得他人的同情、信任和隐私。他对自己的这一伪装而感到无比自豪,并用这种非常态的方式来消解自己的痛苦。

影片中,阿德里安与雇佣他的老板之间的对话暴露了阿德里安扭曲的私欲:用他人的极致痛苦来成就自己想要的完美事物,用幸灾乐祸他人来得到快感。心理学家罗伊· 鲍迈斯特和布拉德·布什曼曾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类灵魂最基本的矛盾就是自私的冲动和自我控制之间的斗争”。显然,阿德里安完美地体现了这一矛盾。面对失败,阿德里安从来没有检讨过自己,而是选择用一道道谎言来安抚自己失败的事实。正是他自私而自我的本性让他面对失败而选择逃避,失去自我地伪装自己,并陷入一个虚假的盲人世界来麻痹自己。他自作聪明地沉浸在顾客们对他盲人天才钢琴师的夸奖中,沉浸在窥探顾客们的隐私和痛苦而不被发现的快感中。即使最后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也不曾勇敢地卸下伪装。


有一天,他来到一个客户门前,几经按下门铃都无人开门,最后门开了。一个女人告诉他,今天她的丈夫不在家,让他改日再来。可是,他坚持非得今天,因为他是盲人,来一次不容易。命运就此轮转,他强行地进入了一个刚刚妻子谋杀丈夫的凶案现场。他故作镇定地继续装盲人,却不知道女主人早已识破了他的假身份。他看见屋内被枪杀的男主人也无动于衷地继续假装没看见,继续去调钢琴的音调。女主人却拿着一把枪站在他的背后,一声枪响,没人知道男主人是死是活。影片就在调音师所弹奏的舒曼《诗人之恋》中结束了,一场爱情谋杀伴随着表达舒曼与克拉拉至美爱情的乐曲而结束。残酷与美丽并存的世界,那最终命运的选择权掌握在你的手中,谁也左右不了。

如果你读过红楼梦,那么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每个词句都含有深意,你得看注解或查阅背景资料,才能更好地明白作者的深意。这部电影就犹如这部饱含哲理的书卷,每个台词的故事,每个配乐的故事,都在无形中衬托着电影关于人性冷漠和下线的主题。譬如,片中提及的泰姬陵修建成功的故事,我们都知道泰姬陵是国王沙·贾汗为他死去的宠妃阿姬曼·芭奴所建,但是国王为了能让建筑师感同身受到他的痛苦,为了让建筑师把泰姬陵当成为自己挚爱所修建,国王处死了建筑师所深爱的妻子,这座陵墓也如国王所愿修建地如此金碧辉煌。人性就是自私的冷漠。此外,片中还引用了拉赫玛尼诺夫:第2号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舒曼:《诗人之恋》钢琴套曲,来分别表达偷窥的喜悦和讽刺爱情的虚伪。我们更可以发挥想象力猜测:在杀人者家门外,调音师的一系列动作是否被偷窥的邻居看见或者被杀人者听见?这一场面又具有了舞台剧的效果,非常棒。


导演为何要让男主人公遇见这样一个顾客?或许只想要传达一个这样的命题:我们主宰不了命运的沉浮,但是我们可以向命运呐喊和抗争,不畏阻扰地坚守自我;但是如果你选择了向命运屈服,从此沉沦于抱怨和堕落的不真实生活,让那懦弱、虚伪和冷漠主宰了你的人生;那么命运也会无情告诉你,抱歉,你的孽果早晚会有和你一样的人来帮你结束。


不过话又说回来,经典的电影,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它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个配乐,丝丝回味,都有意味深远的含义。这部电影就是这样的,每一个设计都恰到好处地出现在那里,很真实。导演用两个伟大钢琴家的曲子,来讽刺这位天才钢琴家的失败,很有深意。音乐本是表达内心至纯感情的外在物,没有真诚的心,又怎么调得出动人的曲调。


一个人的失败有时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不要一直沉溺于抱怨人生的不公,这样只会让人沦陷于无法自救的人性之恶中。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变成了一个自私冷漠的虚伪之人。这让我想起来,前不久热映的电视剧《北京女子图鉴》里的一句话:“虚伪是最可怕的,对别人不诚实,对自己不诚实,其实,有欲望并不可怕!


 


作者:繁梵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