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堂苏州”成“百园之城”

 苏迷 2018-08-08

  本报讯(记者 张丫 摄影 杭兴微)昨日,第四批《苏州园林名录》正式公布,端本园、南社通讯处旧址等18座园林纳入名录。至此,全市累计共有108座园林被纳入依法保护体系,苏州由“园林之城”成为名副其实的“百园之城”。

  2015年,我市公布了第一批《苏州园林名录》,随后,第二批、第三批也逐年公布,并不断扩大区域。这四批名录不仅涵盖了苏州市域范围的古典园林,也囊括了1949年以后建成使用的,具有苏州园林写意山水特征、文化传统、基本造园要素,又具有一定典范作用和当代特色的各类园林。列入名录的108座园林中,建造于明清时期的园林最多,达到了53处,最早一处建于五代,1949年以后建造的也异军突起,竟达到36处,为苏州园林传承与发展的学术研究提供了详实的样本基础。

  昨日公布的第四批《苏州园林名录》共计18处,与前三批一起被纳入依法保护体系。纳入保护体系后,这些园林均实现挂牌保护,明确保护范围、保护内容和保护对象。同时,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制定了《苏州园林保护资金使用办法》,以政府财政资金对园林古建筑修缮、管理优秀单位及园林开放等进行补贴、奖励和补助。第四批名录中嘉树堂的园主王惠康,拥有两座园林,另一座维摩精舍也同批列入。他在接受授牌后表示,私人园主在园林保护和传承方面并不专业,列入名录,相当于有了“后盾”。

  公布《苏州园林名录》,健全苏州园林名录保护体系,只是苏州园林保护和传承工作中创建机制的一个方面。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局长陈大林表示,按照“百园之城”三年行动计划,今年重点推进12处重点园林保护修复和5处园林开放工作。“上半年,我们采取预约的方式,开放了畅园、道勤小筑等2处园林;下半年,还将采取多种形式开放3处园林。

  目前,累计开放园林81处、开放率达到75%。未来三年,争取开放率达到90%以上,让市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苏州以“园林之城”闻名于世,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9座古典园林先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世界文化遗产单体最多的城市之一。而“百园之城”的群体性保护近日又获国际认可,“2018亚洲都市景观奖”花落苏州,由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事处等国际组织组成的组委会,对苏州园林保护管理的成就给出这样的评价:体现了“天人合一,文脉传承,以高度的艺术性创造生态宜居城市”的理念,让市民和游客共享园林的文化和艺术,以完整传承城市文脉,彰显了苏州市作为生态宜居城市的永恒魅力。

  相关链接

  新列入《苏州园林名录》的18座园林

  列入第四批《苏州园林名录》的园林共计18座,分别为端本园、南社通讯处旧址、尚志堂吴宅、全晋会馆、苏州博物馆花园、忠王府花园、墨客园、揖秀园、延林园、芥舟园、石湖梅圃、嘉树堂、维摩精舍、惠和堂、怀古堂、宝俭堂、东山雕花楼和雕花楼(仁本堂)。其中,揖秀园、延林园、芥舟园和嘉树堂不开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