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BBC自然纪录片《地球脉动》一经推出就被奉为经典,收获了艾美奖、皮博迪奖等34项大奖。 这部享誉全世界的自然历史纪录大片,用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地球的壮丽辉煌, 实现了自然类题材记录片的一次质的飞跃,被称为难以超越的经典。
上线之后,豆瓣文艺青年们一度给出了高达10分的评分,还有网友甚至说:其实我愿意给11分! 时隔两年,《地球脉动II》依旧保持了9.9的高分!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部恨不得把整个地球都塞进去的纪录片—— 地球脉动II 《地球脉动》第二季共六集,分别纪录了:海岛、群山、密林、荒漠、草原、城市。 每集围绕一个自然界中的栖息地,观察纪录那里的生灵们如何生活。 纪录片全程使用了画质清晰的4K摄影机拍摄,确保了每一帧画面的细腻与流畅。 每一帧的画面都精美到可以直接截屏当壁纸。每天观看一分钟,赛过四节眼保健操! 先放一些干货让大家过过眼瘾~ 大规模的蝗虫群,十年一遇。 难得一见的阿尔卑斯山雪崩。 一小时内下数万吨雨,美国西部沙漠的闪电和暴雨。 从大草原到热带雨林,从荒漠到冰川,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有太多你想象不出的奇迹。 相比之下, 人类显得渺小又无趣。 这些看似如电脑特效般的画面,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大自然。 不加修饰,没有渲染,导演就这样原汁原味地把它们呈现在我们面前。 看得我应接不暇,美得我目瞪口呆。 在感叹地球壮美绚烂之余,也深深地陷入大自然的奇妙世界之中。 除了令人咂舌的自然风光,自然界中的动物也有自己的故事。 无论是狮子、羚羊还是企鹅、蜥蜴,只要经过《地球脉动II》的跟踪和剪辑,再加上英国知名配音大卫·艾登堡的解说——剧情简直完爆好莱坞大片! 雌雄信天翁每年回到固定的繁殖地汇合。 眼巴巴等待老婆归来的信天翁,看到别人家的另一半都来了,自己真是一脸的苦大仇深。 而太太归来后,两个人…不!两只鸟就开始小别胜新婚啦! 有爱情故事,当然也少不了亲情故事。 沙漠里的沙鸡为了躲避敌人,只能选择离水坑很远的地方住。 所以父亲每天的任务就是赶早去取水,每天要往返飞行120英里。 据说沙鸡的羽毛如海绵一般,可以吸足自己体重四分之一的水分。 它们用自己胸前的羽毛吸满水,再飞到巢穴喂给自己的孩子! 但也有比较特别的家长,比如伯劳鸟。 它为孩子储存食物的方式简直就是动物界的“美国恐怖故事”。 它将捕来的食物插在高处的植物上,就像是屠夫把肉挂起来售卖一样。 除了这些情情爱爱、家长里短,《地球脉动II》也有好莱坞式的动作大片:小蜥蜴逃生! 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中,海鬣蜥将卵产在内陆的砂石之下。 鬣蜥宝宝出世后要攀爬过沙砾抵达海边。 但就是这一小段距离却是它们离死神最近的旅程:鬣蜥的幼仔将面临捕食者游蛇! 鬣蜥再迅捷也敌不过为数众多的天敌,不少幼仔还没入海就葬身蛇口。 只有强者才有资格活下来 。 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海鬣蜥宝宝们就被大自然狠狠地教了一课。 有一只小蜥蜴张开眼睛,发现了蛇群。 不过蛇群虽多,但是它们的视力极差,只能凭借鬣蜥的行动来判定方向。 于是小鬣蜥还玩儿起了123木头人,让游蛇一时间找不到猎物! 但是该跑还是要跑啊!你看看这蛇群…Word哥!摄魂怪的灵感就是来自于蛇吧! 本以为小鬣蜥跑得快,没想到游蛇还是布下了天罗地网,眼看就要一命呜呼! Excuse Me?什么情况?这小家伙竟然从一堆蛇里钻出来了!我的天! 最终,它成功的逃过蛇口,登上了海岸的礁石! 兽兽我只想说:算你命大!
《地球脉动II》以戏剧化的方式拍摄自然的故事:小蜥蜴蛇口逃生、信天翁秀恩爱、企鹅哺育幼鸟… 万物各自不同的生存方式被戏剧化呈现,这是比好莱坞电影更叹为观止的享受。
看过《地球脉动II》的观众或许都有类似感慨:热泪盈眶!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当所有成就堆砌在身后的水泥都市中,世俗的心灵却渴望大自然给予返璞归真的慰藉。 《地球脉动II》就真的有这种魅力,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能从中获取极致的享受!
《地球脉动II》这部纪录片,耗资800万英镑(约合6854万人民币),历经2089个拍摄日,117趟拍摄之旅,投入130人的庞大摄制团队,走遍62个国家,前往200多个地点拍摄,历时5年制作完成。 除了风景和动物,每集结尾都会播放“拍摄者日记”,纪录拍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趣事。 他们涉足的地方多是无人区,甚至还要带上1吨重的设备登上一座火山岛!
为了拍摄几秒金雕猎食的画面,摄影师在零下20多度的山顶,两眼巴巴等了100多个小时。 忍冻受饿什么的都是常事。
有时候还会有新朋友的礼物,比如企鹅的便便。
不过,幸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经受着风餐露宿和生命危险,将自然界的故事呈现在我们面前! 也正是因为这些自然界的奥秘,我们才发现,原来世界那么大,自己那么小。 我们来到世界这么多年,竟然还未亲身领略到地球真正的、10%的美。 不说了,准备再刷一遍《地球脉动II》。 我们走不出去,但它可以走近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