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神秘国度的璀璨青铜 ——走访古中山国

 汐钰文艺范 2018-08-08

战国之世,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中山国是由白狄族鲜虞部建立的千乘之国。战国中山与齐、魏、燕、赵等强国相抗衡,耀兵称王于太行山麓。但由于中山国为游牧民族所建,历史短暂,史载缺略,遗迹湮没于地下,两千多年来鲜为人知,故称“神秘王国

20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村附近勘探了中山国都城灵寿古城,发掘了五座中山王族墓和百余座平民墓,共出土文物两万余件,许多文物工艺精湛,造型华丽,是战国时期艺术作品中的珍宝。

中山王厝夔龙纹铜方壶,是战国时礼器、酒器,壶的四边各有一只矫龙,四壁刻有铭文450字。据铭文记载王厝十四年山中伐燕胜利后用燕国的铜器熔铸此壶,铭文颂扬了中山国伐燕的战绩,阐述了巩固政权的重要性。

铭文

中山王厝铁足铜鼎,是战国时期的礼器、食器。是中山王厝墓出土九鼎中的首鼎,鼎为铜身铁足,外壁刻有铭文77行469字,是目前发现的铭文最长的战国青铜器。铭文记载了中山国相邦司马赒率师伐燕、开疆扩土的功绩,告诫后代要吸取燕国之乱的历史教训,并警惕周边诸国的进攻。


兽首流嵌松石铜匜


铜升鼎为古代设食鼎,用来盛放煮熟的肉食

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最漂亮的铜案座,古代小桌,案面已朽,龙飞凤舞,姿态优美,错金银纹饰精巧繁密。两雄两雌梅花鹿承托圆形底盘,底盘上四条双翼双尾的神龙昂首挺立,龙的双尾向两侧环绕,反勾住头上的双角,双翼聚于中央连成半球形,龙尾连接四只展翅的凤鸟,龙头承托一斗二升式装潢拱,斗栱上托案框。

错金银铜虎噬鹿屏座,连接两扇屏风的插座(有两个銎口),造型为猛虎噬鹿,猛虎凶悍,小鹿可怜,惟妙惟肖。

看这件物品,肯定不会觉得陌生吧,在河北省博物馆门前就有一对这样的石雕,这是错银铜双翼神兽 ,中山王厝墓出土,一共出土2对4只,两两兽头相对,身上的花纹相同。高24厘米,比一般的镇席大,也可能是个陈设品。两肋生翼,矫健有力。通身错银,非常漂亮。

十五连盏铜灯高82.9厘米,是战国时期出土的最高灯具。十十五连盏铜灯整体造型犹如一棵大树,主干矗立在镂空夔龙纹底座上, 由三只独首双身、口衔圆环的猛虎托起。四周伸出七节树枝,枝上托起15盏灯盘,高低有序,错落有致。底座上刻有铭文两处24字,整体设计精致,工艺考究,人、虎、猴、鸟、龙生动自然,妙趣横生。

狩猎宴乐图铜盖豆,战国早期中山鲜虞族墓出土,通高19.6、深腹盘口径17、底座径10.4厘米。器盖顶有圆捉手。器腹两侧有对称的竖耳环各一个。深腹豆盘,子口,实心短柄,喇叭形圈足座。在捉手顶面、盖面、器腹、柄座上共有七组图像。两环耳饰花叶带纹。器盖上饰两组相同的狩猎和宴乐图像。

狩猎宴乐图铜盖豆图样展开图,总共有人像90、兽63、鸟26、鱼4。由于图饰为凸铸,在人物和鸟兽身上可能原有纹饰,但由于锈蚀,现已无法观察清楚。

磨光压划纹黑陶鼎 鼎盖中心、坡面和周边多处磨光,饰卷云纹、波折纹和三角纹,鼎腹装饰六组变形虎纹。

磨光压划纹墨陶鸭形尊 鸭首状流,鸭尾状柄,鸭蹼状器足,造型洗练,这也是中山王厝墓出土的。

银首人俑铜灯,中山成王墓出土了一件银首人俑铜灯,男俑头为银质,眼为黑宝石镶嵌,余为铜制。男俑站立在兽纹方形台座之上,俑人右手握蛇,蛇头顶住灯柱,柱面装饰黑彩夔龙戏猴纹,左手亦握一蛇,蛇身蜿蜒,顶起另一只灯盘,还有一蛇盘踞于平地放置的大灯盘内,以吻部顶住男俑左手所握之蛇。

男俑站立在兽纹方形台座之上,身着朱红色锦纹长袍,其锦纹以错宝(松)石方式表现,可惜宝石已经脱落,腰系宽带,以一带钩相扣,为我们展示了战国带钩的使用方法。

转过头看看战国时期的男子发式。

中山国出土的青铜器达到了2800多件,无不技艺精湛,令世人所震惊,在河北省博物馆展示的青铜制品还有很多,如果有时间,不妨去博物馆仔细欣赏。


来源:印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