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粮食的彩绘一一面塑

 来来永胜 2018-08-09

在中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富足有不同的呈现方式。所呈现出的富足也往往蕴含着人们对丰收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面塑,便是其中的一种。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是源于山西的汉族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做于街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

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捏面艺人用自己的手艺,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呈现出来。

据史料记载,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渊源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

从捏制风格来说,黄河流域古朴、粗扩、豪放、深厚;长江流域却是细致、优美、精巧。


简单地说,面塑就是用面粉加彩后,捏成的各种小型人物与事物。面塑上手快,只需掌握“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等技法,但要做到形神兼备却并非易事。

经过面塑艺人长期摸索,现在的面塑作品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因此为旅游者喜爱,是馈赠亲友的纪念佳品。外国旅游者在参观面人制作时,都为艺人娴熟的技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倾倒,交口赞誉,称德志面塑为“中国雕塑”

面塑是中国民俗文化的瑰宝,被誉为粮食艺术的活化石:它既积淀着中华民俗文化的历史沿革、风俗变迁,宗教替代的丰富内容,也是现代智慧的结晶,对于研究中国粮食文化,风俗变迁有着巨大的参考价值。


2008年,面塑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