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塑艺术的吃货回忆!

 来来永胜 2018-08-09

面塑艺术,

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



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

用简单工具,

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旧社会的面塑艺人

曾经“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

挑担提盒,走乡串镇,深受群众喜爱。



如今的面塑艺术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深受艺术界重视,

被世人所熟知。

 


面塑——舞动在指尖上的人生百态,

在创作时对每一个细节都要求苛刻。

它讲究的是微末之处见真功,

非常重视细腻的造型和色彩的丰富。



但是,“面”本身弹性大小、

软硬、干度、湿度等较难控制,

这就要求艺术家要把所有的感情投入创作中,

精细部位要满怀激情地一气呵成,

才能诞生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生命”!

  

  

经过艺术家们艰苦探索和不断创新,

加之防腐、防潮技术不断改进,

密封后面塑作品可较为长久地保存,

成为独特而珍贵艺术品。



造型方面,

现代面塑不同于以前的传统街头面塑,

表现得更为细致传神,

已在中国艺术殿堂中占有重要地位,

堪称中华一绝。

  

 刘洁面塑作品《忠义关公》被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典藏。

美是一种力量,它会创造惊人的价值。

当代艺术家们的每一次揉捏,

都是对美的一种延续。

他们用双手,

缔造出一个又一个艺术的灵魂,

传承了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华,

弘扬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