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对于“活在当下”这句话我们早已听腻,只是一句鸡汤吗,有没有科学研究和临床数据? 2010年11月12日,美国的《科学》杂志刊登了哈佛大学的两位研究员的学术论文:《走神的心是不快乐的心 》,其中一位作者Matthew(马修)被邀请到TED做演讲来进一步对这篇论文解释说明。 美国人在近五十年物质极大丰富,但无论升职加薪还是买了大房子豪车,并没有明显增加人们的幸福感,那到底什么才是幸福感的决定性因素? 程序员出身的马修做了一个网站:trackyourhappiness.org 还有APP,希望通过实验取样(experience sampling)的方式进行随机调查。没想到很多志愿者都很有兴趣,参与到了这个调查中。 手机会随时发来调查询问志愿者们的走神状态和心情。 在写论文时,已经积累了来自83个国家,五千人的65万条数据。这些人是18到88岁,从事着不同的86种职业。其中73.9%的人居住在美国,平均年龄34岁,男女比例几乎一样。 上图中的15000人是中文翻译的错误。本文列出的数据都是来源于英文原文。 那么,调查的结果是什么呢? 到底,对幸福感影响最重大的因素是什么呢? 先来看看参与者们的“走神数据”。 数据表明,在通勤路上的时候走神最多65%,当然,很多人是主动选择走神,在车上可以看看书听下音乐等。但是在工作的时候,也有一半时间在走神,所以要加班啊!包括阅读的时候也有45%时间在走神呢,很多人无法安心下来看一本书。人们交谈的时候也有1/3时间在走神! 人们有平均46.9%的时间在走神!就是说手上做着一件事,脑子里在想别的。。。 沟通有问题(没仔细听对方说话)、工作效率低(开小差去了)、专注力下降,恐怕都是如此造成的。 所以,走神是常态!马修也说了,走神就是在思考,这正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种高级能力。 那么,走神和不走神的时候,幸福感是怎样的呢? 研究和本文的主题是,活在当下是否能够让人更幸福?反之,走神(不是活在当下)与幸福感两者之间的关联是? 上图可以看出,走神和活在当下相比,还是活在当下的幸福感更强。 可能有人会问,我们有时是选择主动走神,比如幻想未来美妙的场景,回忆美好的事情,这个时候幸福感应该更强吧! 请看下图的进一步说明: 走神到愉悦事件,跟活在当下,幸福感是差不多的,“被动走神”就是脑子里想的事情中性的时候(比如晚上吃什么)幸福感略低,当然,想起不开心的事情自然幸福感很低了。 但总体来说,走神时无论想的是快乐、或不快乐的事情,都超不过活在当下的幸福感。 这是在英文论文的截屏,懂英文的网友们可以自己再看看。 马修指出,“走神”是导致不幸福的原因,而不是结果。虽然负面情绪可能会造成人们走神(比如悲伤的时候自然会想起过去不愉快的事情),但这份研究报告中,人们不是因为不幸福而走神。 体验当下的美好瞬间,正是提升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有小伙伴提出,回忆美好事件或冥想快乐场景,包括打麻将打游戏的时候,幸福感或许都会提升,但回到现实生活中的时候,因为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反而会拉低幸福感。 我们不能总是活在幻想中,也不能活在游戏中,还是好好快乐地活在当下比较实际。 既然通过这么多数据和研究表明,我们能活在当下的话,可以有更多幸福感,如何才能让自己活在当下,而不是想东想西呢? 这也是目前硅谷科技英语和华尔街金领们,正在学习的“正念静观”练习。 一个动画搞懂Mindfulness正念:让人内心强大的超能力 下面是马修的演讲视频: 我们努力工作赚钱,也是想提升幸福感,但如果有了那些,并不能持续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幸福感呢? 当然,每个人对于幸福的定义各不相同,这篇论文以及这个TED演讲,只是给我们个有趣的提醒。
TED演讲:每天只需十分钟内观Mindfulness,影响整个人生 对英文论文原文有兴趣的朋友可私信后台您的Email |
|
来自: jiezhukuaile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