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沁园是齐白石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他生平第一位知己
半为知己半为师
蔡晓曦
仲夏时节,熏风习习。我驱车百里,回到山清水秀的故乡——湘潭中路铺镇的竹冲。这里绿树扶疏,流水潺潺。时值“梅雨”季节,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夜宿堂哥家,窗外蛙声雨声连成一片,我枕着这悦耳的催眠曲,酣然入梦。翌日清晨,酷爱文史的堂哥陪我散步,我们打着伞,在霏霏细雨中,沿蜿蜒的乡村小道悠悠漫步。我们来到韶塘水边,但见塘水清清,碧柳依依。水塘周遭尽是葱郁的农田,悦目怡神。我们驻足远望,透过迷蒙的雨雾,看到三雅堂故址。三雅堂是齐白石恩师胡沁园的故居。当年,那古色古香的民居建筑是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宅前有两棵浓荫匝地的古樟,屋后是终年翠绿的楠竹,那深深的庭院、古朴的天井、高高的风火墙,折射出其厚重和沧桑。
漫步韶塘堤岸的我,此刻触景生情,思绪绵绵,蓦然穿越至130年前:也是熏风习习,也是仲夏时节,胡沁园——这位德高望重、精于诗文书画的乡贤名师,慧眼识珠,将天资聪颖的雕花木匠齐白石领进雕梁画栋、书画馨香的三雅堂,免学资、供食宿,耳提面命,授课讲学。讲诗词,从平仄韵律到意境蕴涵;授画艺,从工笔白描到美学意蕴……
说来有趣,诗画名师胡沁园将齐白石领进三雅堂,还有段小插曲:胡沁园发现齐白石时,齐白石已经成家,肩负养妻育子之重任。了解到齐白石的困窘,胡沁园慷慨解囊,随即派人将许多钱粮送到齐白石家中。后顾之忧得以解除,齐白石感激涕零、身心愉悦地走进三雅堂,开启人生旅途大转折。
“村书无角宿缘迟,廿七年华始有师。”
胡沁园是齐白石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他生平第一位知己。在这位恩师的赏识、激励与指导下,时年27岁的齐白石凭借非凡的天赋和超人的勤奋,夙兴夜寐,刻苦砥砺。“涂黄抹绿再三看,岁岁寻常汗满颜”,从而完成由木匠到画师的转型,为日后步入辉煌的艺术殿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胡沁园的知遇之恩,齐白石时刻铭记在心。他曾怀着对恩师无比崇敬之心,为胡沁园画下一幅肖像图,齐白石笔下的胡沁园是一位和蔼仁慈、充满智慧的长者。离开家乡后,他与恩师时有诗书画往来。
1914年端午节临近之时,胡沁园驾鹤西归。齐白石闻讯肝肠寸断,挥笔一气画了20多幅画,亲手裱好,在恩师灵前焚化,并亲撰挽联,深情回忆与恩师交往的种种细节,情真意切,如泣如诉:“诱我费尽殷勤,衣钵信真传,三绝不愁知己少; 负公尤为期望,功名应无分,一生长笑折腰卑。”
胡沁园仙去很久,身在他乡的齐白石,依旧萦怀思念恩师,听人说起韶塘,倍感凄凉:“闻道韶塘似当年,老翁行处总凄然。 藕池深雪泥炉酒,谁为梅花醉欲颠。”那泥炉温出来的谷酒醇香四溢,那位对着映雪红梅痛饮一醉、狂放得几近疯癫的老师又在哪里?
此后,齐白石又凄楚伤怀地写下悼念恩师的诗14首,其中一首尤为感人:“ 学书乖忌能精骂,作画新奇便誉词。 唯有暮年恩并重,半为知己半为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