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鞅原本已逃到魏国,为何被魏国遣返回秦国?

 越马800 2018-08-09

文|小河对岸

商鞅,为卫国公室支庶,姬姓公孙氏,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变革家。秦国能由弱变强、继而一并天下,皆赖商鞅变法之功效。但是,商鞅的下场却极为凄惨。秦孝公死后,太子驷嗣位,是为秦惠文王。公子虔等人诬告商鞅谋反,秦国发吏逮捕商鞅。于是,商鞅开始逃亡,至关下欲住客店,却没有身份证明。而按商鞅之法,客店留宿身份不明者,犯连坐之罪。故而,客店不收,此即成语“作法自毙”的由来。

于是,商鞅逃到了魏国,魏国却将商鞅遣回了秦国。无奈,商鞅逃到了自己的封地--商邑,举邑兵对抗秦军,兵败而被擒杀。而后,秦惠文王将商鞅车裂示众,并灭其家。

那么,以其时商鞅之名望与才能,魏国为何不纳商鞅以为己用,却将之遣回秦国呢?皆因商鞅曾经行一不义之事,这便是“欺公子卬而破魏师”。

齐魏马陵之战,魏国大败,太子被俘、主将庞涓被杀。商鞅见状,便向秦孝公进言道: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其势不两存。魏今大败於齐,诸侯叛之,可乘此时伐魏,魏必不能支而东徒。然后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

秦孝公深以为然,便以商鞅为将伐魏,而魏以公子卬为将御之。商鞅曾在魏国游历多年,与公子卬系好友。于是,商鞅写信给公子卬,道:“吾始与公子驩(通“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

公子卬深以为然,商鞅却於盟会之上,劫持了公子卬,并趁魏军群龙无首之际,大败魏军。魏国昔败於齐,今又败於秦。国内空虚,而甚是恐惧,于是,割河西之地於秦以和好,并舍安邑(魏国旧都)而都大梁。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破魏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彊(通“强”)而贼入魏,弗归,不可。”遂内秦。

虽说,兵不厌诈。但如果双方主将并无私人友谊,再怎么欺诈也无可厚非。而商鞅却利用朋友间的信任,以成就自己的功名。商鞅的行为,在魏人看来显然是不德、不武、不信、不义。即便是在战场上,人们也是传诵那些富有人性、人情的价值观念。如三国魏晋时期的“羊陆之交”,羊祜与陆抗,虽互为敌国统帅,却彼此讲求德信,而被传为千古美谈。而商鞅却能为功名,无所不用其极,其虽有才能而无德行,以致有此结局,不亦宜乎?

参考史籍:《史记》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