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141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8-08-09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胸痹/证治/仲景对杂病的辩证施治理论体系

   对于胸痹、心痛的治法,不是后世发展的是张仲景给奠基的,这四个方里,你看他教给你辩证里有什么呀?

第一,得先辩虚、实,“阳微阴弦”告诉你是一个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先辩虚实。

第二,辩轻、重,一个证比一个重。在主方基础上,换来换去的,一定是辩证施治的基础上,随证治之。看见没有“随证治之”的思想体系出来了,这是辩轻、重。

第三,要辩缓、急,现在这两张方子,已经有标实和缓急,标实,急则治标;缓则治其本,而且立“扶正固本”法这一治则。

   下面还有几条文来说啥呢,  
* 胸痹的轻证,叫做“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再一个就是辩缓、急,急表现的是
*“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还有更重证的,
* 寒湿胸痹急发的,用薏苡附子散急救之。

   所以这里张仲景,除了辨虚实、辩轻重、辩缓急,还有辩病位。
​*
辩病位,在枳实薤白桂枝汤体现的,通过辩病位来看病势、判断预后。
   这个枳实薤白桂枝汤体现的病位,由胸膺扩展到胃及两胁。
   我们再看“心痛”的两条原文,那也是辩病位,就是不再胸膺部了,专在心下了,所以,辩病位也确定疾病及方药的不一样。

   我请大家注意
一、人参汤证,将来辩缓、急的话,和薏苡附子散证是什么关系?
二、到现在讲的,“宣痹通阳”法里,你看那个方里用甘草了?

* 枳实薤白桂枝汤里也没有用甘草,病情重了,也不用,“宣痹通阳”法里面没有用甘草。
* 人参汤里面,参、姜、术、草,它用甘草了,用的是炙甘草吗?
   我们强调的炙甘草汤,专门对各种原因的心律不齐,必须以炙甘草为主药,可是人参汤里的“甘草”没有强调用炙甘草,而且是治在中焦,解决宗气、大气的运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见《金匮.水气病》篇),人参汤就是这个道理,讲阴阳之气,它得相对平衡,而且阳气是主导的方面,所以“大气一转,其气乃散”,要散阴寒之邪,不要去补,特别是为了推动阴寒之邪的散解。
   你若硬补,还不利于阴寒之邪的消散,这是一个。
   再请注意,用甘草的方,在《胸痹病》篇里用了甘草,还有那个方用了,就是一会儿我要讲的胸痹轻证,茯苓杏仁甘草汤,这就证明了,在胸膺部位,还没有到心下部位的时候,他不轻易用甘草,现在我们这茯苓杏仁甘草汤,用甘草,还是为了解决宗气的阳气运转,解决阴寒之邪的化。所以,张仲景用药绝对有特点。

   现在比方说,阴寒内盛的问题,是阴邪、寒邪、痰饮、水邪这一类的,阴寒之邪,一定得靠阳气推动,要靠辛温、温热的药物来解决,
* 首先用的是薤白、白酒,辛温,
* 出现了气逆的话,则用桂枝;
* 过多的痰饮,饮邪太盛了,加半夏,
* 到薏苡附子散救急的时候,用了炮附子、再配薏苡仁,薏苡仁又是个凉药,为什么?我现在就是启发你,在辩证施治这个方药上,怎么来理解它;
(笔记者附:附子温中通阳,散寒止痛;薏苡仁上清肺金之热,下利肠胃之湿,能舒筋缓急,通利关节,附子配薏苡仁温阳化湿,除痹止痛。)
* 病情再重,象“心痛”,我说了,到了心下、胃脘这种疼痛剧烈,叫做“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炮附子也不用了,改用乌头赤石脂丸,把乌头用上来了。

   这是一种递进的情况,不是一下子就教给你,这方好使,那方好使,不是讲《方剂学》,讲的是在原文分析的过程,字里行间中,孕育着他对杂病的理、法、方、药,脉、因、证、治的辩证施治理论体系,这的确是一种体系,有他的理论特色,所以,《金匮》是他的学术成就。

   我讲到这,就是请大家看尽管是7个条文,一条挨着一条说,各有所指,而且他的方药是非常严谨的,药简而效宏。

   现在我们说“宣痹通阳”法,到底是从解决阳气问题,还是解决阴寒内盛的问题,为什么叫做“宣痹通阳”法,我都说了,用了这么多的辛温、辛热之品,解决什么呢?
   我都留到把那个与近代医学的结合一起说,现在做一个铺垫,看看“宣痹通阳”法的作用,到底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考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