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出我人生——37岁换肾女不被命运打败,犹如铿锵玫瑰绽放生命的坚强 作者:杨隽 杨晓凤
![]() ![]()
“雨夜”带领小姐妹翩翩起舞。(杨晓凤摄) 网上搜素“雨夜广场舞”,跳出上千个视频,主角是名年轻漂亮的舞者,她来自盛泽,网名就叫“雨夜”。谁也不会想到,受到全国网友追捧的她,一年前曾遭受病痛的折磨,站在生与死的鬼门关。在绝境面前,你选择坚强,还是沉沦?“雨夜”说,我要用舞蹈舞出我的美丽人生。 全国各地有她的粉丝 一如视频中的高挑与靓丽,记者在人群中一下子找到了“雨夜”,她站在舞群前排的最中间,舞姿优美。 “你学过舞蹈?是音 “雨夜”的舞跳得怎么样,可以上优酷、土豆、56等视频网站看看一个叫“盛泽雨夜广场舞”视频库,自2010年创建以来,已有上百条视频,不少舞蹈的点击量都过了万。记者随便点开一条视频,下面都是各种赞美:“赞!”、“好美!”“好喜欢雨夜美女的舞”……河北的、湖北的、上海的、苏州的……她的粉丝也是遍布全国各地。 因为跟“雨夜”要舞蹈视频的网友实在太多了,传不过来,去年9月份,她干脆建了个共享群,叫“开心舞动每一天”,很快群就满了,于是又建了二群。3天前,“雨夜”新上传了一段舞蹈《幸福爱河》,马上就有网友来要视频了,这也是本周三,她在金盛花园广场教姐妹们跳的新舞。 她是个热心的人 2009年8月底,原先有些沉寂的金盛花园开始热闹起来,小区中心广场上多了七八个跳舞的四五十岁的阿姨,晚上“嘭擦擦、嘭擦擦”的声音多了,渐渐吸引了不少女性住户,自小爱好舞蹈的“雨夜”很快也按捺不住加入了。 起初大家跳得都很简单,又没有好的新舞。那时候,广场舞在八都兴起得比盛泽早,“雨夜”是八都人,于是她自告奋勇回去学了一晚上,回来后再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手把手地教给姐妹们。“雨夜”学舞很快,每次都能学上三四个新舞,渐渐地,她成了这个广场上的领舞教练,大家都跟着她跳。 “雨夜”很细心,也很有耐心,跳的时候哪个动作不规范了,哪个舞步搞错了,她都不厌其烦地一一指导和纠正。后来,她发现网络是个广场舞的资源库,她从网上学舞,这个全身都是舞细胞的舞蹈“达人”还自己编起了舞,两年多下来,她已经教了大家差不多近三百个舞蹈了。 病魔袭来她舞动依旧 跳舞的阿姨大多数年纪比“雨夜”大,她们都亲切地喊她“姚妹妹”。要是她有一天不来,总有人牵记:“姚妹妹呢?今天怎么没来呀?” “雨夜”说,她轻易不会缺席,因为要对跟着她学舞的姐妹们负责,从2009年加入队伍后,只要家里没啥大事,她几乎每天都去。如果不是那场病,她的“全勤”记录也许会一直保持下去。 2010年3月份,“雨夜”感觉身体不适,医院的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尿毒症。这样的打击对于一个即使再乐观的人也无法承受,“雨夜”傻了,很长一段时间,她一蹶不振。为了治疗,家人给了她最大的支持,随即转上海华山医院,等待肾脏移植。“雨夜”剪短了大波浪长发,开始定期去医院做血透来维持生命。 漫长的治疗时间,舞蹈成了“雨夜”的精神支柱。 做完血透回来后,她照旧若无其事地下楼与姐妹们一起跳舞。五六月的天气,“雨夜”在脖子上扎条丝巾,跳完舞大家一起说笑,谁都不知道她的脖子上有个深深的动静脉接口。 “我一直想以一个健康人的姿态出现在大家面前。”“雨夜”并不想让太多人知道自己的病情,尽管病魔缠身,在姐妹们面前,她依旧表现得像个健康人。住在一个小区里,金相邻,银亲眷,没多久,“雨夜”患重病的消息不胫而走,大家在震惊之余,也为她的坚强感动。 7个月后的一个晚上,“雨夜”照例在上海治疗,病房里突然多了一个个熟悉的身影,“这不是一起跳舞的邬大姐、沈阿姨,还有 那一夜,姐妹们凑了1万元,硬塞给“雨夜”。那一夜,看着装钱红包上的祝福话语,“雨夜”被感动得不行:“如此关心我这样一个非亲非故的人,这份情谊我永生难忘。” 她战胜病魔坚强归来 一年后,“雨夜”终于等来了合适的肾源,她被推进了手术室。“雨夜”的手术很成功,医生关照她暂时不许用手机,可是面对这些关心她、爱护她的姐妹们,她忍不住偷偷一一发短信报了平安。 住院23天后,“雨夜”出院了,回家后的她躺了没一个礼拜就再也躺不下去了:“我挂念不下广场舞和姐妹们。”“雨夜”笑着说。她下了床,跟着视频学新舞,短短时间内就学会了四个,然后拍视频、剪辑、制作、上传,“即使到不了广场,也可以在家里过过瘾。”她说,“还有,姐妹们看到后也能在网上学了。” 在家里休养了三个月,可把“雨夜”给憋坏了。三个月期满后,她就迫不及待地重回到了这片广场上。“姚妹妹回来啦——”看到依旧靓丽的身影,众人惊呼,随即每人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生病前,“雨夜”穿的衣服不是灰色的就是黑色的,现在,她喜欢穿艳色的衣服,一来是拍视频好看,二来也显得气色好,看起来神清气爽。“我一直这么告诉自己,活在当下,生命在于运动。”病魔在她眼里,显得是那么的轻描淡写。 她是大家呵护的宝 每逢周三晚上,“姚妹妹”都要教新舞,这是舞伴们最期待的事情。要是谁有事去不了,肯定会懊恼得不得了。 记者采访的那天,正是上午10点左右,天气的原因,广场上人并不多。“别看现在人不多,到了晚上,广场上黑压压的一片,站都站不下。”“雨夜”说。以至到现在,每个人都心照不宣地“认领”了一块“舞位”,跟车位一样紧俏。从7点到8点半,一晚上能跳上二三十个舞,结束后,大家并不散去,而是聚拢在一起拉家常。 “我现在都跳上瘾啦!回去三天想得慌。”59岁的刘明珠是扬州人,儿子儿媳在盛泽教书,为了照顾小孙子,于是就跟着来到了盛泽。人生地不熟的,她听不懂当地话,别人也听不懂她的话。广场舞给了她融入当地的机会,从不好意思到主动加入,从笨拙到熟练,她爱上了舞蹈,也爱上了这里。 元旦三天回去,刘阿姨总觉得胳膊酸腰腿疼的,浑身不对劲,实在受不了了,催着儿子儿媳回到金盛花园,见到老姐妹,听到熟悉的旋律,腰肢动起来,什么“病”都没了。 “以前,晚上的空闲时间不知道怎么打发,现在好了,麻将也不搓了,牌也不打了,跳跳舞,聊聊天,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在丝绸中专教书的 对于“雨夜”,大家心存感激:她花费了那么多精力,不仅自己编,还请人编,她一直这么无偿地教我们,分文不收,挺不好意思的。“她做手术我们真的很担心”、“现在恢复得这么好,大家都开心啊”、“姚妹妹,注意身体啊,不要太累啊”……听着大家七嘴八舌地向记者谈论着自己,“雨夜”在一旁抿嘴笑而不语。 2012-01-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