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厉害了我的城!郑州中心城区总体设计定了:“一脉双心三轴四环”

 blablablatu 2018-08-09

5月7日,郑州市城乡规划局发布《郑州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批后公示。按照规划,郑州中心城区范围北至黄河,南至绕城高速公路,东至京港澳高速,西至绕城高速公路。

城市设计就是以城镇建设发展中空间组织和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总体城市设计

以城市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的城市设计。

其工作大致包括:研究市域内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对城市的特色资源进行挖掘提炼,并有机组织到城市发展策略中,创造鲜明的城市特色;宏观把握城市空间格局和空间结构形态,对对城市天际轮廓线、整体三维形态、轴线走廊、绿色开放空间等系统要素提出整体控制对策;组织富有意义的行为场所体系、构筑城市整体和社会文化氛围。

郑州市总体城市设计结构图

从郑州市总体城市设计结构图可以看出,郑州中心城区城市设计遵循“1234”的总体空间结构,即一脉贯通、双心凝核、三轴为枢、四环聚城,由此形成了主副轴+组团式的空间结构。

一脉贯通

东西向为城市发展主轴,从西向东分别是文化特殊功能区、碧沙岗副中心、二七广场主中心、东站副中心。

双心凝核

二七广场主中心

郑东新区主中心

三轴为枢

西部历史文化轴线

中部商贸文化轴线

东部商务文化轴线

四环聚城

商城历史文化环

城市公共聚集环

城市核心快速环

城市外围公路环

都市空间骨架划定城市中对城市总体功能布局、空间结构以及空间形态起决定性影响作用的核心区域。

骨架总体结构图

针对郑州现状骨架轴线体系主要面临公共设施布局散乱、城市建设四面开花、交通网络不尽协调等问题,规划通过梳理城市空间轴线体系,理清城市的空间骨架,以城市轴线为空间依托,有效整合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城市建设热点地区以及城市交通网络,从而由三个方面加强对城市骨架的支撑作用。

以联系城市组团、协调城市交通、串联公共建筑以及组织城市景观为设计原则,形成主轴线、副轴线和联系轴共同构成的网络状城市轴线体系形态。通过公共中心体系、骨架轴线体系、空间标志体系的叠加嵌合,郑州都市空间骨架形成了“两心、四轴、二十五节点”的整体结构。

两心

以“二七主中心”、“郑东主中心”作为郑州中心城区的两大强有力的公共主中心,前者以传统零售商业为主、后者以商务办公为主,服务辐射整个中心市区及周边区域。

四轴

以“郑上路-建设西路-金水路”和“陇海路”两条横向的交通输配走廊作为骨架形成横向延展的复合发展主轴,串联各个功能中心,并向南北辐射若干条副轴,强有力地统领着城市的空间结构。

二十五节点

在城市的重要门户节点地区以及核心节点地区建立明确的空间标志,包括11个门户标志,14个核心标志,以及3个城市景观眺望高视点。

中心体系规划图

针对郑州现状中心体系空间骨架展开较小且覆盖面不足、中心体系初具规模但等级模糊以及中心区内部功能结构不完善的问题,规划以适宜化、整体化、等级化、差异化为原则塑造郑州城市公共中心体系。整体打造以“二主、五副、三环,两纵、两横、四特、八区”为结构的公共中心体系。

中心体系功能发展策略

——低端日常生活也太向区级中心疏散

——特色服务功能向景观副中心集中

——公益性服务业乡中心体系周边的新城副中心集中

——文化娱乐功能向沿金水河中心区集中

——巨型综合项目向中心区集中

——专业服务向中心区的硬核集中

空间标志体系图

针对郑州城市内初步形成若干核心标志,但既有标志的空间领域感不足、多节点空间同时塑造导致重点不突出、门户标志形象模糊,亦即郑州尚未形成系统的空间标志体系的问题,规划建立重点明确、关联紧密的空间标志体系,包括2个铁路门户标志、9个公路门户标志,14个核心标志,并提出4条重要的景观视廊。

其他内容:

省级行政文化中心片区城市设计

生态绿地骨架划定重要生态廊道、景观节点、活动游线,并提出郑州的“翡翠项链”+13组团的中原生态绿环结构。

绿地游憩体系

水绿廊道体系

文化空间骨架则包括城市文化风貌的承载、城市文化活动组织及文化风貌片区控制等内容。

文化承载体系

文化风貌体系

文化活动体系

总体建设量及建设项目分解统计

部分图文来源于中大院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