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代 董源《龙宿郊民图》

 憨痴呆 2018-08-09
 

【名称】龙宿郊民图

【年代】五代

【作者】董源

【现状】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尺寸】156 x 160 CM

【材质】绢本 设色 立轴

《龙宿郊民图》是五代董源重要的山水传世作品之一,画的是秋日江南丹碧掩映, 华辇之下, 歌舞升平, 描绘了居住于江边山麓的民众庆贺节日的情景。尽管笔法是与李思训多少有关的青绿设色, 然而山顶作“矾头”, 山坡用“披麻皴”, 已发展了李派的体貌。

此图以山为主,右侧的两座大山占据了画面的大半,山顶且有矾头。山下水面空阔,溪流蜿蜒,树木茂密成林。山下的人家在树头挂起了灯笼,溪边又有两条舟船,上竖彩旗,数十人自岸及舟联臂排列,似正在表演庆贺的歌舞。山下道路上点缀着一两行人,似在赶路,又似在游览。这幅图画的用意应该是表现清雅的江南山水中居人生活的舒畅和愉悦。

每日读一画|五代 董源《龙宿郊民图》

五代 董源 《龙宿郊民图》

画题的含意有多种解释,普遍被人接受的看法是,居住在帝后附近的居民。若以当今的观念来理解,就是定居于首都的民众,因环境特殊之故,所以社会福利也特别地优厚。当我们透过画家的眼睛,欣赏这美好风光时,可以发现一条垂直线隐然显现于图面中轴,形成了构图上的趣味。右边的画面尽是山峦相叠,当视线往左移动时,空间顿时豁然开朗,沿着河水低平的流域,将视野带往既广且深的境界。细看画面的左下方,可远眺村民的活动,河岸左边有二艘小船,船上的人以手相连,旁边则有人击鼓导引。据说在古时候,有一种风俗性的歌舞,参与者在唱歌时以臂相连,并以脚踏地作为节奏,人称「踏歌」。不知图中的村民,是否就在从事这样的活动?

每日读一画|五代 董源《龙宿郊民图》

五代 董源 《龙宿郊民图》局部

《龙宿郊民图》本无款,晚明文人、书画鉴藏家詹景凤称,万历年间曾在成国公朱希忠家见过此幅无款画作,“此图无款识,亦无前代明贤题字,相传为董源《龙绣交鸣图》,图名亦不知所谓”。明末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书画大家、鉴藏家董其昌从松江文人潘光禄手中,买得该图轴后如获是宝,于是在此画诗塘中写道:“董北苑《龙宿郊民图》真迹,董其昌鉴定。《龙宿郊民图》,不知所取何义?大都箪壶迎师之意,盖宋艺祖下江南时所进御者。名虽謟,而画甚奇古。”。

每日读一画|五代 董源《龙宿郊民图》

五代 董源 《龙宿郊民图》局部

每日读一画|五代 董源《龙宿郊民图》

五代 董源 《龙宿郊民图》局部

每日读一画|五代 董源《龙宿郊民图》

五代 董源 《龙宿郊民图》局部

董其昌为此画定名后,似乎仍有不解之惑,接着又写道:“余以丁丑年三月晦日之夕,燃烛试作山水画,自此日复好之。时往顾中舍仲芳家,观古人画,若元季四大家,多所赏心,顾独师黄子久(黄公望),凡数年而成,既解褐。于长安好事家借画临仿,惟宋人真迹马(马远)、夏(夏圭)、李唐最多,元画寥寥也。辛卯请告还里,乃大搜吾乡四家泼墨之作,久之谓当溯其原委。一以北苑为师,而北苑画益不可多得。得《溪山行旅图》,是沈启南平生所藏,且曾临一再,流传江南者。而考之画史,北源(董北苑)设色青绿山水,绝类李师训(李思训)。以所学《行旅图》,未尽北苑法。丁酉典试江右归,复得《龙秀郊民图》(龙宿郊民图)于上海潘光禄,自此稍称满志。已山居二十许年,北宋之迹,渐收一二十种,惟少李成、燕文贵。今入长安,又见一卷一帧。而箧中先有沈司马家黄子久贰十幅,自此观止矣。如君平之卜肆,下帘之后,止勿复卜矣。天启甲子九月晦日。思翁识。”

每日读一画|五代 董源《龙宿郊民图》

五代 董源 《龙宿郊民图》局部

每日读一画|五代 董源《龙宿郊民图》

清初文人王鸿绪亦在该画诗塘的最左侧题跋:“董文敏(董其昌)《画禅笔记》载:北苑《龙宿郊民图》、《蜀江图》、《潇湘图》,皆在吾家,笔法如出二手。又所藏北苑画数帧,无复同者,可称画中龙。夫书法以右军(王羲之)为龙,而画推北苑为龙,其称许者至矣。此画入本朝,归前辈庄澹庵宫庶,后归余座主昆山大司寇徐公。今为余有,子孙其世宝之。康熙丙戌八月望日,王鸿绪识。”

每日读一画|五代 董源《龙宿郊民图》

清代,《龙宿郊民图》归藏于北京皇宫宁寿宫中。喜好雅玩的清高宗乾隆皇帝观赏后,先是该图轴上题诗一首:“《龙宿郊民》语甚奇,董源嘉迹世所知。香光鉴定帧首题,求说不得强为词。谓或箪壶迎王师,尔时艺祖驾未移。曹彬命往三军司,龙宿民迎语何来。细观画如首夏期,颇有黄叶标树枝。郊原未见出耕犁,正民望雨龙见时。两船列泊川之涯,诸童揶揄扬彩期。又如拔河竞水嬉,其事亦近请雨为。画名命义似合宜,诚合否乎吾犹疑。郑侠绘图此法贻,此非谄也实箴规。为君者宜敬念兹,北苑妙笔神淋漓,吾又何能赞一辞。”

每日读一画|五代 董源《龙宿郊民图》

五代 董源 《龙宿郊民图》局部

乾隆又跋:“董源此图,元以前无辨及者。明董其昌题帧端,谓是艺祖下江南时所进御。考宋史,开宝七年九月,命曹彬、潘美将兵伐江南。九年(976年)正月,御明德门,见李煜于楼下。则是宋祖并未亲征江南,安得有郊迎事。若以为指彬美,又不得儗之为龙。况曹彬传,叙自济江后,连破江南军,亦无迎师语。盖其昌于图名不得其解,从而为之辞耳。而张丑《清河书画舫》,则以为写太祖登极事。时董源正仕南唐,何由画宋汴京即位仪节,且所图亦与受禅不类,其舛更不待辨。按传称龙见而雩,注之者曰,建已之月,苍龙宿昏见东方,万物始盛,待雨而大。今阅图中景,颇似初夏,而两舟衔贯舣水次,众皆联臂舞跃,仿佛古者拔河之戏。疑郊民见龙宿祷雨所陈。源当日命名,意或取诸此。夫准经作绘,既胜于傅史失诬。而图列民事,不忘执艺以谏,不犹愈于进谄之不经乎。既题长歌以辨之,并附识如右。己丑新正,御笔。”

【作者简介】

董源 (934-约 962 ),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一作董元,字叔达,江西钟陵(今江西进贤县)人,董源、李成、范宽史上并称北宋三大家,南唐主李璟时任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擅画山水,兼工人物、禽兽。其山水初师荆浩,笔力沉雄,后以江南真山实景入画,不为奇峭之笔。疏林远树,平远幽深,皴法状如麻皮,后人称为"披麻皴"。山头苔点细密,水色江天,云雾显晦,峰峦出没,汀渚溪桥,率多真意。米芾谓其画"平淡天真,唐无此品"。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夏山图》《溪岸图》《平林霁色图卷》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