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突然窜出被碾压 带给我们的启示

 海纳百川大容积 2018-08-09

学驾驶   找梦飞

上手快   更安全



很多车友把这起事故分享给我,问如何操作能避免类似的事故,这个案例极其特殊,其实是一个盲区马上加盲区的过程,我思考了挺久,看看是否有一线希望。


我们来剖析一下整个过程:

a、白色suv与其它车辆交错会车后,由于右手边大型SUV的遮挡根本没有机会去看到右侧奔跑过来的小孩。

b、由于孩子很矮,还没有车头高,坐在车内也不可能看到孩子的存在。

c、孩子撞击的位置刚好是右侧A柱的盲区。

我们都知道在拐弯,特别是右拐的时候,存在A柱盲区,孩子奔跑的位置恰好在A柱盲区范围内。

按照常规条件的思考,这起事故没有办法躲掉,这就真的属于0.01%无可奈何的范畴。

事情没完,这个案例还是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梦飞认为有这么一丝希望能让伤害降到最小,而且这是唯一的希望——司机的敏感度。


敏感度,这个词儿说起来有点玄乎,但实则不然,是长期在道路上实战所形成的条件反射。

a、比如,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知道存在危险,所以余光能感知到一辆摩托车快速从横向的路口杀出来。

b、再比如,看到对面停着的车辆没有打左转向灯就猛然起步,同时一辆摩托车又快速从它后方行驶过来,就要下意识地刹车。

c、还比如跟刹必行、备刹成性。

对于这个案例来说,司机的敏感度是唯一的希望,车辆被不知道什么东西撞击时,司机应该有感觉,如果能在此时踩下刹车,不知道情况是否能好一点,但这真的很难。如果把梦飞放到当时的场景,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做到,完全靠当时的反应,同时还得加上运气。

其实这个司机的敏感度还是可以的,当车辆有起伏(碾压孩子之后),他马上下车查看异常。而我们见过很多其他事故,司机即便在车辆颠簸的情况下还没有意识到异常,接着行驶,导致二次碾压。

看完这个案例之后,作为司机,我们应该有这种强烈的感觉,以后在人流量大的地方碰到盲区、要更加慢速和小心。

任何时刻,大人都应该看管好孩子,教育孩子不要乱跑,因为危险随时就会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