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方由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桔梗、川牛膝、生地、枳壳、甘草组成,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效,临床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笔者临床运用此方治疗多种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现举顽固性呕吐病案一例。 郭某,女,47岁。2013年11月14日初诊。患者2个月前行脑肿瘤根治术,术后呕吐1月余,每天呕吐3~5次。予以胃复安、吗丁啉、维生素B6等药治疗无效。请求中医治疗。刻下:患者精神不振,卧位,呕吐头晕,昼夜不休,变换体位及说话时呕吐加重。舌黯红苔薄黄,有瘀斑,脉弦涩。证属气血阻滞,中焦运化失权。治宜理气活血,和胃降逆。予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赤芍、姜半夏各15g,生地、柴胡、桃仁各10g,红花、甘草各5g,枳壳、川芎各6g,川牛膝15g,代赭石60g,夏枯草20克,车前草30克。5剂。每日1剂,水煎服。服后呕吐有缓解,效不更方,续进10剂。服药后患者呕吐止,食欲有增,睡眠改善。后续15剂巩固疗效。 按:此案患者脑瘤术后,久卧床塌,火不下行,气机不疏,血行受阻,瘀阻胃腑,纳降失职而呕吐,故投以血府逐瘀汤,去桔梗性升之品,加姜半夏、代赭石以和胃降逆,夏枯草、车前草清热泻火,获得显著效果。 |
|
来自: 鉴益堂 > 《16.[中医临床家医案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