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乌素地区沙漠化现状分析

 霜叶晴空 2018-08-09

目录

摘要............................................................... 1

1 研究背景......................................................... 3

  1. 1 沙漠化的特点................................................ 3

  1. 2沙漠化的危害................................................. 4

2.国内外沙漠化研究进展............................................. 4

  2.1国外沙漠化研究................................................ 4

  2.2国内沙漠化研究................................................ 5

3.研究区的概况..................................................... 5

4.毛乌素沙漠沙漠化的现状........................................... 6

  4.1沙漠化的原因.................................................. 8

    4.1.1自然因素.................................................. 8

    4.1.2人为因素.................................................. 9

  4.2沙漠化的程度.................................................. 9

  4.3沙漠化带来的影响............................................. 13

5研究区治理沙漠化措施............................................. 14

  5.1种树种草与提高农田产量同步进行............................... 14

  5.2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推广粮草间作................................ 14

  5.3推进农业产业,引导农民致富.................................... 14

  5.4加大水土保持工作的力度,合理利用水资源........................ 15

  5.5充分发挥政府在沙漠化治理中的作用............................. 15

总结.............................................................. 15

参考文献:........................................................ 17

谢辞.............................................................. 18


毛乌素地区沙漠化现状分析

--以榆林为例

杜倩  指导老师:乃吉木丁

摘要:土地沙漠化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我国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国的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约为160.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6.7%。当前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而且还有加速扩大的趋势。所以,研究我国土地沙漠化治理的问题必须提到日程上,毛乌素沙漠是我国著名的内陆大沙漠,其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是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显示问题,而且关系到我国西部大开发的现代化进程。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快,为土地沙漠化的发生提供了一定条件。本文针对毛乌素地区沙漠化的现状,分析了毛乌素沙漠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土地利用;沙漠化;成因;治理

Maowusu sandy desertification areas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Du Qian    Tutor:NaiJimuding

Abstract:Land desertificatio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is also a not faced by our country.Often the grim problem of social and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inese desert and desertification land area of about 160.7 square kilometers, accounting for 16.7% of the land area. The current desertification land area in China is expanding at an annual rate of 2460 square kilometers, and the trend of accelerated expansion. So, the study of the governance of our country land desertification problem must be mentioned on the agenda, maowusu desert is famous in our country inland desert, i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 not only is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northwest China facing the display of the problem, and is related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s western development. With the speeding up of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provided certain conditions for the beginning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maowusu sandy desertification areas, the causes of the maowusu desert,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Land use; Desertification; Genesis; Management

    毛乌素沙漠是我国著名的内陆大沙漠,其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是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显示问题,而且关系到我国西部大开发的现代化进程。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环境中,由于过度的人为活动,使原有的脆弱植被和生态平衡被破坏,形成原非沙漠地区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大规模土地沙化现象,并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和自然生态环境退化的过程。为了了解该区沙漠化现状及土地利用,使沙漠化防治的实践更加科学有效,我们开展了对本区沙漠化的研究。

1 研究背景

1. 1 沙漠化的特点

    第一,面积大、分布广。根据第一次全国沙漠化普查结果,我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27.3%,涉及18个省(市、区)471个县(市、旗) ,其中99.6% 分布于我国北方以及西藏12个省(市、区)420个县(市、旗)。沙漠化土地中有44%分布于干旱区,35% 分布于半干旱区,其余的21% 位于亚湿润干旱区[1]。第二,类型多、程度重。中国沙漠化土地中,重度沙漠化土地占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39.3%,中度和轻度沙漠化土地则分别占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4.4%36.3%,沙漠化土地占沙漠化地区总面积的比例和重度沙漠化土地比重都高于全球平均水平[3]。第三,扩展快、态势忧。据调查, 50年代以来我国荒漠化一直在加速扩展。以影响范围广、危害最为严重的风蚀沙漠化为例,50年代末期到70年代中期平均扩展速度为每年1 560km2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增至每年2100 km2,而到90年代中期已经达到每年2460km2,约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5]。荒漠化面积扩展最快、危害最严重的包括:一是位于我国北方半干旱和半湿润区的农牧交错带, 那里分布有四大沙地,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即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呼伦贝尔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二是我国北方干旱区内沿内陆河分布或位于内陆河下游的绿洲地区,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和内蒙古西部。众多研究表明, 70年代到80年代,沙质荒漠化在农牧交错带发展非常迅速。

1. 2沙漠化的危害

沙漠化的危害比其他任何灾害更加严重,这是因为它摧毁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并能进一步诱发其他多种自然灾害。沙漠化危害表现在三个层面。首先是土地退化层面:生境破坏、植被覆盖率降低,沙漠蔓延、吞噬绿洲,洪涝灾害引起土体搬运沉积,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盐渍化,土壤污染。第二个危害层面是生物群落的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密度下降,恶性循环和逆向演替。第三个层面是引发气候灾害:沙尘暴次数增加,蒸发量增大;降水量减少,气温回升[3]

2.国内外沙漠化研究进展

2.1国外沙漠化研究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对由大规模农业开发引起的土壤风蚀进行了系统研究,带动了沙漠化过程之风沙动力学的发展[3]1949年,法国学者A. Aubreville 在研究热带雨林沙漠化过程中提出“desertification”一词,认为荒漠化发生的部分原因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4]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撒哈拉地区经历了持久的干旱,从北非经阿拉伯半岛、中亚一直到我国北方的广大地区进入新一轮的干旱时期,沙漠化问题成为对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大威胁[5]1977年,联合国召开世界荒漠化会议提出治理荒漠化的行动纲领,各国相继开展了荒漠化研究。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地球峰会上,沙漠化被定义成“在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的地区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地退化。”当前国际上沙漠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沙漠化地区环境背景及演变规律研究。欧美科学家研究发现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较脆弱,受不同时间尺度气象的变化而发生急剧变化,这些气象因子主要有降雨、大气辐射、地面反射率等[4]。第二:沙漠化的生物过程与沙漠地区植物恢复机理研究,大量学者从恢复生态学、植物生理学的角度研究沙漠化的生物过程与沙漠地区植物恢复机理。第三:沙漠化进程的动态监测和评估研究。沙漠化的进程研究多通过RS、GIS的技术手段对沙漠化动态监测,从宏观尺度长时间序列研究沙漠化与植被等的互馈机制。第四:沙漠化治理实践技术研究。各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土地承载能力与环境承载能力,总结凝练了适合本国干旱土地生态系统功能、干旱沙漠区人类生存模式的大量治理范式和技术[9]。此外,科学家还依据沙漠化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涉及自然社会经济等多领域的相关问题,从多方位展开了对沙漠化的综合研究,立足点也从单纯强调治理和恢复自然转变到强调适度开发,提出了“适度干扰理论”。

2.2国内沙漠化研究

20世纪50年代初结合铁路选线工作,我国开展了风沙地貌和风沙活动的初步观测、沙区农田防护林的试验研究和建设。60多年来中国在有关沙漠化的基础研究、动态监测与评价、植被演替、整治模式和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第一,对于沙漠化成因和特征进行综合性考察,编制了若干专题研究报告,如中国北方地区沙漠化过程及其治理规划和中国沙漠化土地整治纲要等。第二,在不同类型沙漠化地区建立治理沙漠化的示范试验基地,开展沙漠化治理的研究。第三,20世纪90年代后期形成了沙漠化科学的理论诓架和研究方法及部分研究成果,带动了不同生物气候区沙漠化的防治,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交流。第四,21世纪,围绕我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中的问题开展了多学科综合研究,取得了一些创新性成果,完善了我国沙漠化学科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推动了学科的发展,研究成果的推广也产生了较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并使我国沙漠化科学在国际同类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研究区的概况

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位于北纬37°27.5′—39°22.5′,东经107°20′—111°30′。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南部、陕西省榆林市的北部风沙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东北部。原是畜牧业比较发达地区,降水较多,有利植物生长,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面积较大[2]。万里长城从东到西穿过沙漠南缘。海拔多为11001300米,西北部稍高,达14001500米,个别地区可达1600米左右。东南部河谷低至950米。出露于沙区外围和伸入沙区境内的梁地主要是白垩纪红色和灰色砂岩,岩层基本水平,梁地大部分顶面平坦[2]。各种第四系沉积物均具明显沙性,松散沙层经风力搬运,形成易动流沙。研究区处于毛乌素沙漠和陕北高原的交错地带,行政范围主要包括内蒙古乌审旗和陕西省榆林地区的北部,地理位置为109°00'~ 110°40'E38°00'~39°00'N; 该区域为温带大陆季风气候,气温低、干燥、多风,年平均温度6.0~9.0℃,平均降水量东南部440 mm,向西递减至250 mm,平均蒸发量1770~2500mm,是降水量的4~9倍,年平均风速2.1~3.2 m/s,平均大风日数10~40d,最多达95 d;该区域是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平坦,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

4.毛乌素沙漠沙漠化的现状

    沙漠化是毛乌素沙地最主要的荒漠化类型,分别占到区域总面积的62.44% 和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80.51%。各种程度的沙漠化土地面积在毛乌素沙地各县(旗) 的分布见表1。就沙漠化程度而言, 2010 年毛乌素沙地的沙漠化土地以轻度和中度沙漠化土地为主, 共3.336×104km2 占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65.65%。轻度、中度、重度和严重的沙漠化土地分别占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38.79%、26. 86%、14.74%和19.61%。

表1 2010 年毛乌素沙地各县( 旗) 的各种程度的沙漠化土地面积km2

县名

轻度

中度

重度

严重

沙漠化面积

全县面积

沙漠化占有率%

鄂托克前旗

4962. 32

3067. 69

962. 91

2330. 54

11323.46

12320.50

91. 91

鄂托克

5339. 02

3819. 17

1967. 51

1977. 47

13103.17

20245.30

64. 72

乌审旗

 2897.74

2730. 22

1960. 66

3189. 74

10778.36

11626.45

92. 71

榆林

1566. 66

981. 73

873. 73

937. 72

4359. 84

6891. 50

63. 26

神木

1328. 76

889. 75

485. 15

511. 20

3214. 86

7508. 51

63. 26

横山

1328. 76

173. 72

190. 26

277. 32

791. 90

4218. 99

18. 77

靖边 

401. 28

342. 26

205. 67

236. 33

1185. 54

4971. 48

23. 85

定边

1521. 97

678. 16

203. 32

72. 48

2475. 94

6846. 88

36. 16

盐池

1541. 73

964. 73

636. 57

433. 16

3576. 18

6744. 23

53. 03

合计

19710.08

13647.44

7485. 78

9965. 96

50809.25

81373.85

62. 44

 * 资料来源:根据2011 年《内蒙古统计年鉴》整理而成。

    可见,毛乌素沙地的沙漠化情况非常严重,是沙漠化的重灾区,应该是今后沙漠化防止和治理的重点区域。其中,沙漠化土地又集中分布在毛乌素沙地北部和中部的鄂托克前旗(11323.26km2)、鄂托克旗(13103.17km2)和乌审旗(10778.36km2),共有沙漠化土地面积35204.79km2,占该地区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66.43%,尤以鄂托克前旗和乌审旗的沙漠化情况最为严重,沙漠化土地分别占到各自行政面积的91.91%和92.71%; 沙漠化情况较轻的地区在毛乌素沙地西边的乌海-银川-吴忠一线,沙漠化土地占有率在5%左右或者就没有沙漠化土地;在沙地东部和南部的县、市,沙漠化情况也不容乐观,沙漠化土地占有率大多在50%左右,只有横山相对较轻,只有18.77%。

4.1沙漠化的原因

沙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使这一地区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和敏感的地区。干旱、大风等频繁的自然灾害,以及矿产资源过度开采带来的经济快速发展,导致对土地、矿产和水资源等生产、生活资源的过度索取,加剧了这一地区的沙漠化进程[7]。近半个世纪以来,自然因素对榆林沙化土地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土地沙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经济活动不合理的生产经营,诸如过度开垦、乱砍、滥伐和过度追求经济利益、无节制的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的。

4.1.1自然因素

风是土地沙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尤其是对沙化土地地表形态的塑造起着主要作用。大风天数仅4~5月就有20~25d,平均3d中有1d刮大风。该地区4~5月份正值植被枯萎,地表裸露之际,干旱大风同时出现,使固定、半固定沙丘,过牧草地、耕地及其他裸露地段完全暴露在风力袭击之下,导致土壤风蚀沙化的发生。

4.1.1.1大面积裸露地表提供了沙化土地扩展的物质基础

    榆林沙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通过统一规划,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坚持以治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据统计,从1997年秋到沙造林,保护和发展农牧业为主导,取得了很好的1998年春,全市完成造林面积932km2。目前全市造林保存面积133.8km2,林木覆盖率达到30.7%;沙区林木保存面积达到89.6km2,林木覆盖率42.9%;丘陵区林木保存面积为44.2km2,林木覆盖率19.5%[12]。同时还建起了总长1500km的4条大型防风固沙林带,阻止了流沙南侵,成为榆林沙区的重要生态屏障。但是仍然分布着部分沙化土地,流动沙地和半固定、固定沙地,组成物质均以松散沉积物为主[7]

4.1.1.2特殊的地理位置是造成土地沙化的气候原因

榆林沙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南部,地处蒙古高原的下风向,是西伯利亚寒流侵袭的必经之路。榆林气象资料表明,榆林沙区年均气温812℃,降水变率大,年降水量290465mm,蒸发量是降水量56倍。因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导致蒸发量增大,气候更趋干燥,植被退化,地表裸露,风力直接作用于疏松的沙质地表,造成风蚀加剧,沙化趋势扩大。

4.1.2人为因素

表2  沙漠化成因分析表

成因分类

人为因素

草原开荒垦殖

草原过度放牧

樵采

交通、水利、工矿建设

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合计

占土地沙漠化的比重/%

23. 3

29. 4

32. 4

0. 8

8. 6

100

* 资料来源:引自高照良,彭珂珊,张晓萍.《榆林地区生态修复与退耕还林还草研究》一书

4.1.2.1经济利益的促使加强了生态环境的干预程度

    在现有生产力水平、经济实力条件下,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干预程度,导致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巨大压力。长期以来,为解决吃粮问题,荒漠化地区干部群众盲目开荒种地,掠夺资源,破坏植被,短期内产生了一定的效益,对缓解粮食的紧张情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1.2.2草场用养失调,造成大面积退化

    榆林沙区是农牧交错区,过去以放牧为主的牧业发展,因严重超载放牧和草场实际生产能力不协调,造成草场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调,可利用草地面积锐减,而牧畜数量逐年增加,草畜矛盾日益尖锐[11]。草地退化现象日趋明显,土地沙化进一步加剧。为了缓解草场退化现象及草畜日益尖锐的矛盾,改放牧为家饲养殖,扩大人工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

4.2沙漠化的程度

研究区荒漠化类型在毛乌素沙地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对于该地区最主要的荒漠化类型———土地沙漠化,我们将其分为4 个等级,即轻度沙漠化、中度沙漠化、重度沙漠化和严重沙漠化,其分类依据和特征见表3

表3 沙漠化程度分类和指示因子

程度

流沙面积(%)

沙漠化土地年扩展率(%)

植被覆盖率(%)

生物量年减少率(%)

轻度

5

1

60

1.5

中度

525

12

6030

1.53.5

重度

2550

25

3010

3.57.5

严重

50

5

100

7.5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提供资料整理而成。

    就其危害来说,研究区的沙漠流动速度不同的沙丘,所造成的危害及治理的难易程度亦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将沙漠区沙丘的年平均移动速度和植被覆盖度作为主要划分指标,把沙漠分为快速移动沙丘区,慢速移动沙丘区和半固定、固定沙丘区三种类型(4)

表4 沙漠分区类型表

沙漠区沙丘活动程度类型

沙丘的年平均移动速度(m/a)

植被覆盖度

%

裸露流动沙丘

快速移动的沙丘

5

15

慢速移动的沙丘

         

固定一半固定沙丘

活动性很小

    15

    * 资料来源: 根据毛乌素地理学报整理而成

    沙漠化土地类型是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域内土地发生变化的状态,也是沙漠化发展过程和危害程度大小的综合反映。其各种类型划分的主要指示特征是:

    (1) 沙漠化土地占某地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和一定时期以来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的百分比(4)

(2) 沙漠化土地的地表特征:沙丘的疏密度、活动程度(5)

    依据上述指标将沙漠化土地分为:潜在沙漠化土地、正在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强烈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和严重沙漠化土地四种类型。潜在沙漠化土地,外貌上仍保持原有的地表特征,局部地区有薄层片状覆沙(覆盖度<5%),常表现为季节性出现或消失。该地农牧林业生产尚可正常进行。当地土质疏松,含沙量较丰富,具有沙化的潜在因素,一旦自然因素发生变化或人为经济活动超过生态自然平衡的范围,就会发生土地沙漠化。

表5 土地沙漠化发展程度类型划分

 土地沙漠化发展程度类型

沙漠化土地占该地区面积的百分比(%)

一定时期以来沙漠化土地增加量的百分比(%)

潜在沙漠化土地

5

5

正在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

5-25

5-20

强烈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

26-50

21-40

严重沙漠化土地

50

40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提供资料整理而成。

表6  沙漠化土地上沙丘疏密度划分

疏  密  度

每平方公里范围内沙丘所占面积的百分比(%)

稀 疏 的

<5

中 等 的

5-20

较 密 的

21-50

 稠 密 的 

>50

 *资料来源: 根据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提供资料整理而成。

    正在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地貌上已具有明显的风沙现象,地表上存有常年片状覆沙(覆盖度5-20%),有轻度的风蚀,地表趋于粗化,局部地段已有雏形沙丘出现。有的地区多变成沙生植被,有的地段仍为原生植被,两种植被呈片状镶嵌分布。该类型沙漠化土地具有一定的危害性,草原趋于退化,农田生产量下降。

强烈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其地貌景观已发生明显的变化,出现流动沙丘,常年覆沙分布较广(覆盖度21-50%),风沙流动性较强,风蚀和风积现象加剧。流动沙丘比高为2-5米,土壤主要为风沙土。植被覆盖度约30%左右。沙生植被发育,为草甸植被、草生植被和干草原等类型。强烈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危害较大,一般说来,已不适宜农业生产,可作为牧场用地,但牧草品质也已明显下降。严重沙漠化土地[4]。地表上出现大面积的流动沙丘,常以密集连片的方式分布,沙地面积可占当地总面积的50%以上。沙丘一般比高在3-5米,丘间低地有严重的负蚀或覆沙现象,植被均系沙生植物,其覆盖度小于10%。该类型沙漠化土地条件最差,绝大部分土地已不能利用,仅在局部植被较好的丘间低地中可进行适当的放牧。

4.3沙漠化带来的影响 

沙漠化的危害是破坏土地资源,使可供农牧的土地面积减少,土地滋生能力退化,植物量减少,土地载畜力下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降低。沙漠化已给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牧业和人民生活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不仅对当代人产生影响,而且还将祸及子孙。中国每年因土地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直接或间接影响近4亿人口的生存、生产和生活[12]。它不仅恶化生态环境,衰退土地生产力,威胁江河安全,而且加剧沙区贫困。2003年,中国重沙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中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与发达地区差距更大。危害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已有67万公顷耕地、235万公顷草地和639万公顷林地变成了沙地。由于风沙紧逼,成千上万的牧民被迫迁往他乡,成为“生态难民”。中国国家林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世纪末,沙化每年以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全国受沙漠化影响的人口达1.7亿[7]

  (2)土地生产力严重衰退。土壤风蚀不仅是沙漠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首要环节。风蚀会造成土壤中有机质和细粒物质的流失,导致土壤粗化,肥力下降。中国科学院测算,沙漠化致使全国每年损失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达5590万吨,折合化肥2.7亿吨,相当于1996年全国农用化肥产量的9.5倍。  

  (3)自然灾害加剧。还有一个最能让人类有直接感受的危害,那就是导致自然灾害加剧,沙尘暴频繁。

5研究区治理沙漠化措施

5.1种树种草与提高农田产量同步进行

     通过施用高新技术、改造生产要素组合条件,提高未沙漠化土地粮食产量,使沙漠化土地的承载力发生跃迁,从而减缓或消除人口压力。与此同时,施行退耕还林还草,推广应用沙地造林和农田防护林带技术,初步建立起防沙体系,使沙漠化土地初步得到治理[11]。值得注意的是,种树种草和沙漠化土地承载力的跃升应同步进行。前者离开了后者,沙漠化的治理由于没有去除沙漠化的根源,而效果不佳;后者离开了前者,在强烈风蚀下不可能实现

5.2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推广粮草间作

    将牧草引入农田耕作系统,发展粮食———饲料———经济作物的三元结构种植模式,培肥土壤,生产优质原料,大力发展畜牧业,丰富农业结构,形成稳定的生态农业系统。

5.3推进农业产业,引导农民致富

    沙漠化地区并非都存在粮食紧缺的问题,我国农牧交错地区有些地方粮食已自给有余,但当地农民在致富心理的促使下,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等工作仍然进展缓慢[10]。毛乌素沙地的许多农民挖甘草致富,使土壤结构严重破坏,沙漠化现象再度恶化。可见,提高沙漠化地区农民的经济收入,也是治理沙漠化的关键一环。 沙漠化地区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解决畜产品和农产品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6]。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轻工业企业,提高农民收入,从而稳定拉动农业结构调整,使沙漠化地区由农业发展阶段向工业阶段过渡,使生态系统中过度的人口压力,沿着产业链条从农业内部传递到工业和第三产业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土地沙漠化

5.4加大水土保持工作的力度,合理利用水资源

    在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建设中,要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高度,着眼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既要积极开展综合治理,更要注重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努力做到以良好的水土保持生态系统,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5充分发挥政府在沙漠化治理中的作用

    沙漠化治理中,政府以制度的供给者与需求者的双重角色,发挥沙化治理的策划者、裁判员和监督官等重要作用。在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近期利益与长远刊益、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存在矛盾的情况下,利益主体的作用则有可能被歪曲,政府就必须从大局出发,维护社会的长远利益。因此,以中央政府为主导的治理措施只应加强,而不应减弱。

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沙漠化在毛乌素沙地的分布具有以下规律:沙漠化土地集中分布在该地区的中部和北部,沙漠化的类型决定于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 而沙漠化的程度则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在沙漠化土地集中分布的中部和北部地区, 大部分为干草原地带,年雨量在200~250mm,在地貌上为具有残余桌状台地和剥蚀残丘的构造剥蚀平原,地表物质组成以沙质沉积物为主。丰富的沙质沉积物为沙漠化的发生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在干旱少雨的情况下,人类不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如:滥垦、滥牧、滥樵、过度开采地下水等,造成了地表覆盖的破坏,最终导致了沙漠化迅速发展,而这些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在该地区的表现尤为突出。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研究区土地的沙漠化危害也较为严重。从其发展趋势来看,如不采取防治措施,今后10年我国的沙漠化土地仍将继续增加,这是一个必须引起十分重视的问题。经研究,毛乌素沙漠的沙漠化, 第四纪以来一直存在。但不同时期、不同时间尺度的沙漠化成因是有差异的。20世纪以来的现代时期, 数年和数十年的沙漠化正逆过程变化, 既有气候干湿波动的作用, 也有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影响, 但后者是主要的, 而且在气候干旱化、人为破坏活动、沙漠化土地之间存在有利于沙漠化正过程扩大的反馈关系。因此, 要遏止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的沙漠化必须同时从消除气候干旱化和人为破坏以及整治沙漠化土地这三方面人手。就目前人类自身能力而言, 要预测和消除百年以上甚至数年、数十年尺度沙漠化的气候因素,还需要长期艰苦努力, 但适当控制和消除人为沙漠化因素则是可以办到的。在今天半干旱和半湿润气候条件下, 若将人为破坏降到最低限度, 并对已有沙漠化土地积极整治, 便能使该区沙漠化正过程减缓甚至停止, 进而改善小气候, 逐步形成有利于沙漠化逆过程发生、发展的反馈关系, 以抵御和减少气候干旱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涛,吴薇.我国北方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J].自然资源学报,2011(4):                                                   355-358.

[2] 朱震达.中国沙漠、沙漠化、荒漠化及其治理的对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253-260.

[3] 董光荣,吴波,慈龙骏,等.我国荒漠化现状、成因与防治对策[J].中国沙       漠,2009,19(4):318-331.

[4] 董光荣,申建友,金炯.我国土地沙漠化的分布与危害问题[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4):33-42.

[5] 李智佩,岳乐平,薛祥煦,等.毛乌素沙地东南部边缘不同地质成因类型土地沙漠化粒度     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沉积学报,2006,24(2):267-275.

[6] 郝成元,吴绍洪,杨勤业.毛乌素地区沙漠化与土地利用研究[J].中国沙漠,2005,25(1):33-39.

[7] 高国雄.毛乌素沙地能源开发对植被与环境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05,25(3):1-4.

[8] 慈龙骏.全球变化对我国荒漠化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04,9(4): 289-303.

[9] 史纪安,陈利顶,史俊通,等.榆林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区域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分析[J].地理科学,2003,23(4):494-498.

[10] 吴正.浅议我国北方地区的沙漠化问题[J].地理学报,2003,46(3):266- 276.

[11] 吴薇.毛乌素沙地沙漠化过程及其整治对策[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9(3):182-185.

[12] 吴波,慈龙骏.五十年代以来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扩展及其原因[J].第四纪研究,1998(2):2165-171.

谢辞

    本论文的完成,得益于导师乃吉木丁老师从选题的确定、论文资料的收集、论文框架的确定、开题报告准备及论文初稿与定稿中对字句的斟酌倾注的大量心血。乃吉木丁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开阔的视野,广博的专业知识,随和宽容的待人方式,使我倍受感染,并成为我努力学习的动力和榜样,他对本篇论文进行反复逐字批阅,指导出其中的谬误之处使我有了更加明晰的思考方向,他循循善诱的教导以及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发散式的启迪。在此,谨向乃吉木丁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忠心的感谢!

另外还要感谢科学技术学院的各位老师,还有其他帮助过我的同学们和亲爱的室友们,正是你们的支持、鼓励和大家营造的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研究氛围,为我毕业论文的完成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最后感谢各位答辩老师,抽出时间,阅览此文。总之感谢所有老师的不吝赐教!

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