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军过境而闻名于世的赤水河畔二郎滩

 闲庭斋阁 2018-08-10

赤水河四周峰峦叠峰、峭壁如削,西岸依山傍水,聚居着数百户人家,形成一处独特的山间小镇,名曰二郎镇。


当年惊险三渡赤水的红军走后,这条原本叫“老街”的街道便被大家自发地改名叫作“红军街”,当时整个二郎滩的交通要道和最为繁华的地段,商旅云集,热闹非凡。


现在却显得十分清静,偶尔有三两个人通过,沿着这条约500米长的街道,随着陡坡蜿蜒而上,光滑的石板拼成一条台阶通道,左右两旁一栋紧挨着一栋的木式结构建筑,门口显眼的地方都挂着红军山街的门牌号,这些房子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因为年久失修有的已经叫成了危房。


透过这些建筑-一一高大雄伟的门面,雕刻精细的门当,镶嵌在房梁上的楼空装饰,还能隐约看出当时房屋主人阔绰的家境,据说是当年赤水河最大盐号的所在地,用来做买卖的铺面、柜台还保存完好。四渡赤水的时候,这里曾经发生过一件震惊四方的大事,红军在这里没收了地方军阀的私盐,花了三天三夜的时间分给了赤水河两岸的川黔百姓,救济了成千上万的贫苦群众。


如今二郎滩赤水河上先后修起了二郎大桥、两河口大桥、板板桥,川黔水上交通通畅,2018年2月只余下马桑坪到新龙滩的一处客渡船了。


马桑坪是贵州仁怀市美酒河镇赤水河岸的一个交通要道,清代古盐号使它变得很繁荣。如今街村、盐号、码头,一年时光维修一新。铁索桥使用后,会促进新维修好的清代马桑坪盐号的旅游参观,而四川一面的新龙滩集大成盐号建筑显得破旧,堡坎有裂缝正待维修。


在马桑坪与新龙滩两岸高处固定着一根钢缆,横过赤水河上空。客渡船头部位有根绳子套在滑轮上,滑轮卡在上空钢缆上,通过拉动船头绳子使得滑轮滚动,从而拉动客渡船过河。这种渡河方式是一代又一代的传统方法,安全省力,船不会被水流冲到下游远方。


8月的长江正是讯期涨水,赤水河依然平静如常,马桑坪到新龙滩的铁索桥的两岸桥墩早已建好。铁索链已经拉好6根飞架在碧绿的赤水河上,还差5根铁索链没有拉完,距离剪彩使用时间已经不远。铁索桥上游百米,新龙滩到马桑坪的铁壳客渡船还在开,天气炎热的下午来往过客稀少。


铁索桥使用之日就是客渡船无客源之时,这是二郎滩最后一艘客渡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