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篇文章只有老徐州人才看得懂!

 泉山听雪 2018-08-10

从空中看20年代的徐州,这是一个古老的城市。


1906年,20岁的徐州少妇雷氏在照相馆留下了这张照片,可见三寸金莲。


50年代的徐州街头,徐州文化馆的艺术家在墙上绘制宣传画。


那时候的雪花膏是论两卖的。1955年,百货大楼化妆品柜前,称一两雪花膏,买一盒香粉,已经很奢侈了,记得我小姨还有个铁质腿可以立在桌上的圆镜子。


50年代,徐州师范艺体班的女学生们。中国女画家的摇篮。


1952年,徐州人胡应敏先生的父亲站在鼓楼的残垣上拍摄了鼓楼街(彭城路北段)。照片上方远处的大门是旧时的徐州府衙,尖顶的楼房是霸王楼的屋山。


80年代的彭城南路。


曾经大同街上的松树还年轻着,老同昌茶庄还夺目着。


在故黄河上泛舟,旁边就是济众桥,现在叫弘济桥。


抽过这牌子香烟的徐州人,得有年纪了。徐州市生产教养院福利烟厂的女工,有好些来自旧社会的金谷里。


那时,徐州老街马市街上有着连片的店铺。


10年后,这两间老店都还在。马市街就在户部山下。徐州人王小一很荣幸自己在户部山小学和马市街小学各上了三年。他说,那时的马市街小学,每年级只有一个班,老师几乎记得住每个孩子的名字和他们的调皮往事。


智商、记性和认路能力都高的网友说:这里是中山南路解放桥,近处的高楼以前叫轻工大楼,有圆形塔楼的建筑是九州大厦。九州大厦建成时是徐州最高的建筑,后来,徐州高度不断刷新,92年建成的电视塔199米,今年4月即将开业的苏宁广场266米。


再来看看只有轻工大厦,还没有九州大厦的时候……


我们所能记住的:百货大楼后面的二府街最后的模样。


在80年代的影像里,户部山上的这个公厕频频出现。虽然不怎么雅观,却是一个必须的存在,用现在的话说:刚需。


半个世纪以前的云龙山兴化禅寺,虽然规模没有现在这么大,但是古刹气质不容小觑。隐约可见有四人坐在大殿的门槛上,姿态闲适。


还有云龙山上的这尊佛头。


昔日的云龙山北大门,方向感极差的本编在脑补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之后,确定北大门就是现在和平路上,徐州博物馆对面的云龙山正门。


50年前的放鹤亭。上个月去爬云龙山,看到饮鹤泉边的石栏都被磨得锃光瓦亮,放鹤亭的长廊也大约还是老样子,让人心安。


如果不是亲眼看见,40岁以下的徐州人恐怕已经不知道这段历史了。那时,云龙山改名叫红卫山了?也难怪,连云龙区都改成红卫区了。50、60年代出生的人叫“卫”和“红卫”的很多,比如我小姨,她叫新卫,那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徐州师范学院红哨兵班的同学们,你们可好?


这是网友刘富贵发来的一张旧照。80年代的八一游泳馆门前,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和三位老师,像是六一演出合影哦。在本编这个旱鸭子的印象中,八一游泳馆和徐州游泳馆,这两个对街而立的场所,最大的区别就是:八一的水更凉,下水以后嘴唇发紫的更快一些……


徐州城里有好几个新华书店,淮西有,民主路有,和平桥跟前还有一个。在还没有先锋博库当当亚马逊京东淘宝的时候,那里是唯一的选择。从前,我们不知道书也是可以打折的,我们实在的把定价当成圣旨~


凤凰书城之前的新华书店。陪伴了我们那么多年。


解放初,在永安南街水井台进行的爱国卫生运动。永安南街原称高头南,解放前高头设永安镇,后此路改称永安街。


徐州的南天桥,距离王杰部队不远。南天桥是一座铁路桥。徐州人马先生对此有着独特的记忆,他说:王杰当年经常到天桥上帮助拉石料的人推车,王杰牺牲以后,徐州的小学生中学生也到天桥去推推平车,算是向英雄致敬了。


80年代时的徐州体育馆还在中山路上,后来被望景花园所替代。


1966年的夏天,徐州铁一中的墙上贴满了大字报,高三1班的同学在这里拍了毕业照,然后,去了农村的广阔天地。后来,大部分人都成为了江苏的“兵团战士”,虽然不见硝烟,但是一样艰苦卓绝。


历史上的徐州曾经是拥有萧县的。


徐州公园巷小学的前身:成立于1910年的类思小学。校址就在天主教堂后面。后来,类思小学和私立光启小学合并,成立了青年路第二小学,1960年,正式改名为公园巷小学。


石牌坊街省立十中旧址。石牌坊街就是后来的中枢街,省立十中就是后来的徐州一中。


90年代的徐州市第三中学。牌子上的这七个字,是书法家武中奇写的。那时真喜欢这字体,于是就对武中奇这个人充满了想象。本编入学的时候,体育馆还没盖……


70年代的徐州三中。1949年2月27日,徐州的“树德”、“建国”、“鼎铭”、“子扬”、“正德”等私立中学联合成立“山东省徐州市第三中学”。那时全国还没有解放,所以徐州由山东省代管了三年。


这是原树德中学的老校址。


徐州还有一所建国中学,并不是后来合并到三中的建国中学。这个学校成立于1939年,亲日汉奸办学。但是从这个学校里,却走出了一批抗日的教师和学生。


同样属于沦陷时期记忆的,还有这几位医生。他们在大士岩的长阶上停留过,也曾在伪淮海省立医院门前合过影。


40年代初,伪淮海省立医院和基督医院(徐医附院)、同仁会医院已经建立了外科门诊和病房。可以施行截肢等下腹部手术了。


照片背后写着他们的名字。关于淮海省立医院,被评为”中国好人“的徐州奶奶杨春芳40年代曾在那里工作。她说:“当时,整个徐州地区,我是第一个使用新法接生的医生。”


1976年,徐州一中高一语文组,快看看,有你的老师吗?


1981年,一中高二学生毕业留念。话说高二就毕业,是因为在1976年前后,徐州各中学实行的是“三二制”,即初中3年,高中2年。1980年秋,徐州一中、三中开始恢复三年制高中。


十九中的前身是三中二部,七十年代从三中分离出来成立十九中,最早是第七职业中学,后来把职业中学这一块给了一职中,然后只有初中部。学校在离烟厂不足一百米的四道街巷内。


二中的学生们在文庙大成殿前合影。


为什么那时候的中学运动会这么专业?让人想起《女篮5号》……


徐州六中曾经的校门。看得见进门那条林荫道。


徐州北站,原名孟家沟站、铜山站,建于1915年。1990年,原徐州北站更名为徐州西站。


80年代的徐州白云大厦。再加上镜头外的蓝天大楼,下了火车就是蓝天白云,是徐州的佳话。


彭城剧场!徐州京剧团还驻扎在那里,它是淮海路上的重要地标,70后徐州人刘森说:他对这地方感情极深,因为80和90年代,他经常去那里打游戏~


沦陷时期的徐州剧场。有歌舞升平,也有求生艰辛。


1958年4月,原徐州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在睢宁县召开了第七次司法扩大会议。1983年以前,徐州有两级法院:徐州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和徐州市法院,地区法院辖八县,除了丰、沛、睢宁、邳县、新沂、铜山,还有东海和赣榆。后来地市合并,两级法院也合为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1991年,暴雨,徐州酿造厂职工自救。他们先运出来的是缸……


当云龙湖还是一片野湖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爱它了。


影影绰绰之间,主角出现了。要是不说,您知道主角是棵树?这是长在云龙公园亭子边上的一棵树,春来发芽,夏日送爽。


以前的人民商场多么闪眼!绝对是淮海东路上的一颗明珠。这是1993年,全市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徐州人民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


1995年,全国劳动模范徐州纺织厂布机车间挡车工宋建华正在工作中。挡车工是很辛苦的一个工种,累眼,累腿,还要面对机器的噪音,两个人面对面说话都要用吼的。


1999年,徐州纺织厂北大门。


从东站开往大黄山的16路车。好怀念那时候的驾驶员和售票员的搭配,简直有亨特和迪迪马考尔的即视感。我又暴露年龄了吗?


2003年,徐州传染病院的白衣战士们走进了非典隔离区。那时,大多数市民都不知道这病竟是如此凶险。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80年代徐州人熟知的市立一院。那时候院子里可没有那么多车~


中医院也曾是这么一副朴素的样子。


80年代,云龙湖边的韩山职工疗养院。


曾经位于云龙湖边的另一个疗养院:矿务局职工疗养院。


80年代,最潮的装扮都在他们身上了,军帽,警服,解放鞋……


1991年,全国都在选美,徐州也不例外。


从前,徐州城里有很多这样的照相馆,即使不拍照,看看橱窗也是享受。这些橱窗有些浪漫的气息,或许挂出来的美女,就是你的意中人呢,也说不定。


那时候,我们每过一段时间就去照相馆一趟,记录下成长的足迹。


有一句歌词这样写:

“在有生的时间能遇见你,

竟花光了我所有运气。”  

相逢不恨晚,只要认真的活过。

生在这座城,爱上这座城,

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事。

我是徐州,

能认识你很高兴。



来源:无线徐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