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西周时期出现的公爵诸侯国的来源分析

 半城湖之缘 2018-08-10

西周自武王伐纣以后,周武王对伐纣有功的人进行了分封,按照公、侯、伯、子、男,其不及五等者为附庸的原则,周初共封71国。其后,部分国家因为各种原因消失,比如三监之乱而被取消的管、蔡、霍三国;也有部分国家是在后期才出现的,比如春秋时期称霸一时的宋国就是后来才封的。

东、西周时期出现的公爵诸侯国的来源分析

周初分封图

当初分封时采取的是金字塔形势,也就是公爵国最少,侯爵国次之,伯爵国再次之,以此类推。然而现今我们却经常在史书当中能看到齐恒公、宋武公、郑襄公等等名称的出现,那么,这些出现的“公”是不是就真的是公爵呢?

也不尽然,要是这些都是公爵国,那么当时的公爵国未免也太多了,目前史书当中出现了“称公”的国家,不仅包括了耳熟能详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陈、许、蔡、邢等三十余国,这些国家加起来有五十多个,这显然与事实不符,其中有真公爵,也有“假公爵”。

东、西周时期出现的公爵诸侯国的来源分析

真公爵,也就是得到了周王室承认的爵位,就像后来朝代的宗人府一样,只有在宗人府登记确认的宗室才是真宗室,周朝有没有像宗人府一样职能的部门已经不可考,但是当时分封诸侯时肯定也是要周室确认的,要不然爵位肯定要乱套。那么这些诸侯当中,哪些是得到周室确认的公爵呢?

东、西周时期出现的公爵诸侯国的来源分析

按照分封原则,能够能到公爵爵位的只能是周室之后或者是先王之后,还有部分是因功劳而称公的,当然这种公爵国很少,我们今天就来说说这些公爵诸侯国的来历。

因周室亲疏而封公爵的诸侯国:也不是所有周室之后都会封为公爵,除了周武王时分封了虢、虞两个诸侯国外,其后代周王再也没有分封公爵了。

虢国:虢国是西周初期的重要诸侯封国。周武王灭商后,周文王的两个弟弟分别被封为东、西虢国国君,虢叔封东虢(今河南荥阳市汜水镇),虢仲封西虢(今陕西宝鸡市东),两虢起着周王室东西两面屏障的作用。其次对于周武王姬发来说,将自己的叔叔分封为公爵国家,也是对其先辈的尊敬。

东、西周时期出现的公爵诸侯国的来源分析

虞国:周初武王所封诸侯国,姬姓,在今山西省南部夏县和平陆北一带。因为吴国也叫做虞国,所以这个虞国叫做北虞。也有人认为,虞国是陕西省陇县地区西周时期矢国的后代。始封君为周太王古公亶父之子仲雍的曾孙虞仲(排行第二,受封于虞,故曰虞仲)。公元前六五五年被晋国所灭。

因继先王社稷而封公爵的诸侯国:也不是所有前朝后代都会封为公爵,除了夏、商及少数特殊的政权后人被封公外,其余的大多为候、伯爵,比如黄帝、炎帝、尧、舜的四个后代,分别被封的祝国、焦国、蓟国、陈国就是侯爵。

东、西周时期出现的公爵诸侯国的来源分析

杞国:周武王灭商之后,寻找大禹的后裔,结果找到了东楼公,便封他到杞地,延续杞国国祚,主管对禹的祭祀。至于杞国国君的爵位,虽然 《史记》皆记载为公爵,但实际上爵位却有变化。 周武王时封杞,拜为列国,待为上公,礼遇极隆。 东周 平王东迁之后,周王室衰落,杞国封号逐渐被贬,在《 春秋》等 史书中,杞国国君时而被称“杞候”、时而被称为“杞伯”,甚至被称为“杞子”。

宋国:(公元前1040年—公元前286年),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国都商丘。周初被周天子封为公爵,国君子姓。周公辅佐周成王平定武庚叛乱,遵循“兴灭继绝”的传统,封殷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朝故地,建立宋国 ,都城为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南)。宋国地位特殊,与周为客,被周天子尊为“三恪”之一。以奉商朝祖先的宗祀,继承商文化。

东、西周时期出现的公爵诸侯国的来源分析

州国:周武王灭商后,把原夏朝斟灌国姜姓封在州邑(今山东安丘县),建立州国,因位居公爵,世称州公。春秋时期有州公实,亡国于杞,后州国公族定居于淳于城(今安丘县东北,原为州国都城),后来复国,名淳于国,仍为公爵,成为春秋时期的小国之一。亡国后,其族人以原国名命姓,称淳于氏。

东、西周时期出现的公爵诸侯国的来源分析

戴国:原为商代时期的方国。至春秋初年被封为诸侯国,赐予公爵,国君因身为殷商后裔而封,为子姓。位置在今河南省 商丘市 民权县与 兰考县 一带。

权国:由商朝国王武丁的后裔建立,国君为子姓,周初封为公爵。国境在今湖北省当阳市内,邻近楚国。

因有功于社稷而封为公爵的诸侯国:西周初期,存在“天子三公”的说法,主要指太宰——周公,太保——召公,太师——姜太公,以上三个人的身份就是“公爵”。其后担任这三大职位的人,通常都会享受到公爵待遇。不过在周王室因为职位而获得的爵位,除非继承人继续在周王室担任三公或者执政卿士,不然公爵是无法继承下去的。比如齐国的姜太公、郑国的郑武公,尽管姜太公和郑武公在周王室享受公爵待遇,但是后代的齐国国君和郑国国君还是侯爵/伯爵,这是因职位有功于社稷的诸侯国而一时为公的,但是如果是因战争有功于社稷的就有例外,比如卫国。

东、西周时期出现的公爵诸侯国的来源分析

周国:此周国非东、西周的周国,是周初周公旦的封国。周公旦在文王时期受封周原,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周公是周文王的第三子(或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武王死后,其子成王诵年幼,由他摄政当国。后又平定“三监”叛乱,大行封建,营建东都,制礼作乐,还政成王,对周室功劳甚大。他是第一位周公,其后裔世袭周公之爵称。

召国:周武王时,封同族人于东方为诸侯,召公奭受封于燕地,但他并未前往,由长子克前往就任,自己则留在镐京(今陕西省 长安县)与周公旦、毕公高一起辅佐天子。其子孙世代継为三公。因食邑在召,故谓之召公。

东、西周时期出现的公爵诸侯国的来源分析

尹国:周武王灭商朝,即位策由宣读“殷未孙受德,迷先成汤之明,侮灭神祇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彰显闻于昊天上帝 ”,封尹佚为太史,就尹国,公爵爵位。太史也就是史官,尹佚辅佐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三代周王。其后代袭爵。

卫国:周文王嫡九子康叔所封之国,初为 侯爵。卫武公四十二年(公元前771年),犬戎攻打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杀死周幽王。卫武公协助周幽王之子周平王平息犬戎叛乱,并辅佐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此为东周之始。周平王因卫武公功勋卓著,于是提升卫武公的爵位为公爵。

东、西周时期出现的公爵诸侯国的来源分析

以上是周室明确承认,又在史书可以明确查到资料的公爵诸侯国(应该还有遗漏的,欢迎大家在评论区附录),这些就是所谓的真公爵国,至于假公爵国,就是周室没有承认,自己僭越自称的了,比如有些候、伯爵的诸侯国因为自身发展,吞并周边国家而壮大起来后,其实力甚是强大,如齐、郑等,在国内就自称公,其实他们的爵位就是候、伯,甚至是子爵(楚国)的。还有僭越得没边的,如南方的楚、越、吴三国不服周室的,就自称王了,于周室并列,实际上其他诸侯对这三王的王位也就呵呵了,没谁承认,只能在国内叫叫了。

除了这些假公爵外,还有一些是尊称的,比如《史记》里记载的齐恒公、郑武公等等,就是司马迁对这些春秋战国时期英雄的尊称,就想我们现在称呼司马迁为司马公一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