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孩子写作文抓耳挠腮言之无物?看一看《机场里的小旅行》

 皮皮中尉 2018-08-10

本文参加了【我喜爱的一本好书】有奖征文活动

【本文首发于作者微信公号“爸鼻马迷”】

对于三、四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写作文着实是一大难关!写人如何抓住人物特质?写事如何说清来龙去脉?写景如何做到身临其境?状物如何做到栩栩如生?这些通通都是难题。孩子抓耳挠腮,家长不知何去何从。

其实还是那句话,小学生写作文,首当其冲第一步就是要把心里想说的话给通顺地写下来。但是问题来了,孩子怎么可能一上手就有连绵不绝的话要说?解决之道就在于两个字:观察!

我们总说,要让孩子多出去旅游,多见识祖国大好河山,这样孩子就拥有了丰富的观察和写作素材。其实不然,对于孩子来说,往往只留意好玩好吃有趣的,往往就是大人想让孩子观察的都不是孩子的关注点。

一位朋友去年带儿子游览了苏杭盛景。为了让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对苏州园林产生深刻印象,专门在苏州小住三日,逐一品鉴拙政园、网师园、留园、沧浪亭等景致。后来妈妈问儿子:“你觉得咱们逛了这么多园林,哪一处令你印象最深刻啊?”答曰:“留园门口卖的年糕最好吃!” 

所以,让孩子学会如何观察才是最重要。再所以,我要向大家推荐看过的一本书,阿兰·德波顿所著《机场里的小旅行》。围绕机场这一处单调的景观,就能整出一本书来,这观察力不简单吧?难怪有人赞叹:“这种奇才作家,恐怕连扫帚的传记也写得出来,而且在他笔下绝对是活灵活现的!”

记得网上有句话,“一万次的旅行也拯救不了一个本质上的SB。”话糙理不糙,对于一个知识修养不够的人来说,旅行无非就是看热闹,有钱有闲的就花更多的钱去看洋人的热闹。但对于阿兰·德波顿这样,只在伦敦希斯罗国际机场耗时五天,便写成隽永之文的高人,真正值得让大人和孩子一起去感悟用心观察的妙处。

闲话少叙,先粘贴一段《机场里的小旅行》当中的妙语,供大家品鉴一番。 

    
“这些访客从天上来,身上的引擎轰然作响,仿佛责备着这个恬静的英国早晨竟然到了这个时刻还困倦未醒。他们可能会在恍然一梦之后便完全沉没于陌生的语言环境之中,体味到旅行的孤独,异域的情怀;可能已经经历了漫长的期待,只渴望用隆重的礼物承载思念与爱;也可能只是一次紧急的临时出行,即使飞上天空也不能改变工作或者生活的轨道。在登机之时,或许有种种不顺,他们会选择愤怒;或许情感作祟,他们便可制造出电影般感人至深的离别场景。”

这一切都在阿兰·德波顿的笔下淋漓尽现。作家像一个殚精竭虑的追踪者,贪婪地摄取和捕捉机场旅人那些微妙的情感变化,使出入境大厅那潮水般的人群在他的笔下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作为一个伟大的观察者,阿兰·德波顿善于发现有趣之处。比如他会同机场的工作人员交谈,发掘这些普通人语言中的闪光点。擦鞋子的老工人说,“擦鞋者是想要通过擦鞋和过去划清界限”;比如机场牧师说,“他们来找我,通常是因为找不到道路”,然后作家又幽默地话锋一转,“或者因为找厕所”。更有意思的是,在作家的笔下,机场安检人员则“像惊悚小说家一样,责任就是把人生想象的比实际上更刺激一点!” 

在书中,作者对物的观察更是令人叫绝!不仅描写细致入微,更能引发广博的情思。在他看来,“参观飞机内部的初期设计,就像翻阅一部著作的初稿一样有趣,可以让人看到一篇用词优美而且主题明确的文章,当初刚下笔时其实也充满了犹疑和芜杂的思绪。”

《机场里的小旅行》这本书,可以被称为奇葩型的游记,也可以作为一部社会学专著。我个人认为,阿兰·德波顿最伟大之处,就在于能将每个人都能遇到的生活中那电石火光般的零碎思索和感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细致描写,引起所有大家内心最普遍的共鸣!

所以,家长朋友们,抽时间给孩子读一读《机场里的小旅行》这本书吧。让孩子通过这么一次小小的探寻,学会像阿兰·德波顿那样拿着放大镜去捕捉微妙的细节。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如同《纪昌学射》般见微知著,学会观察,学会感悟,从而爱上写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