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高校生存图鉴

 余近山 2018-08-10

《人类简史》中说“演化的基础是差异,而不是平等”。每个个体带着与众不同的基因码出身,在不同的环境中浸润而后发展出不同的特质。


如果将这样的哲学思考带入到教育系统来看中国大学的生存和现状,似乎同样适用:一所大学从某种特殊的历史背景或条件下诞生,而后受所处地理环境及资源的影响,最终演绎成今天的形态。


之后又被我们贴上特殊的身份标签,如“985”“211”或“双一流”等,在中国高校生态系统中亦有一套独特的生存法则,并且呈现出马太效应。


云端上的高校

清 北


身处中国高校的金字塔尖的清华和北大就处于这一梯队,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云端上的高校”。


清北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的名字,用不着费劲解释有什么优势和特色,在别人心中就已经有足够的分量。中国人喜欢论资排辈,清北今天这样的社会地位的成形,与背景出身等都密不可分。


比如,诞生在战乱炮火当中,在无数次推动中国前进的运动中总是走在最前面;又如作为国家的灵魂,在物质和精神相对贫瘠的年代,诞生出一大批大师级人物,为国家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清北成长在北京这样一个风水宝地,先天地理位置优势为其发展积蓄了力量。但仅优越的出身并不是清北远强于其他高校的筹码,近些年清北在各类排名中都表现抢眼,高校竞争中的“马太效应”也表现的更加明显。


以较有影响力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为例,2014年榜单中,北京大学排名45,清华大学排名50;2016年榜单中,北京大学排名42,清华大学排名47;而到2017年,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则已经分别跃居27和30的好成绩。


无论在教育体系还是人才培养等各方面,清北都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树立了一面旗帜。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浙大、人大、复旦、交大等


这个圈子的高校通常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老牌名校,浙大、人大、复旦、交大等,永远屈居于清北之下,但又站在国内大部分高校的上端。


这一梯队的高校在圈内也享有绝对的地位跟声誉,虽然常以“综合类”大学冠名,但总有让人过目不忘的本领,并表现出与其他高校与众不同的特质。


比如提到新闻或文科类专业,会自然想到复旦人大在这方面优势突出;提到理工类专业又觉得这是浙大或交大的强项。



身处这一圈子的高校大多有一共性就是,“出身好自己又够努力”,近些年来越来越注重“内涵式发展”,在教育及人才培养上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作风。


比如,浙大竺可桢学院对优秀本科生实施“特别培养”和“精英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开设相关课程,免费提供办公场所,对创业项目进行孵化等。



复旦大学则在实现通识教育、大类招生方面步子迈的更坚定扎实,“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大类招生的根本目的不是为招生本身,而是为人才培养服务、为学生服务。”复旦招办主任潘伟杰说。


图源:复旦大学官方微博


总之,于这类学校而言,他们往往更有清晰的目标跟定位,关注点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招生层面,而是如何真正办好大学教育以及培养一流本科人才。


图源:中国人民大学官博 摄影部:刘米嘉


“中年危机”阴影笼罩下的高校

山东大学、哈工大、湖南大学等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国高校竞争将迎来新格局。在以“学科为导向”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一些在地域上缺乏突出优势的老牌名校开始被“唱衰”,其中以山东大学、哈工大、湖南大学为典型。


山东大学在去年入选一流大学A类高校名单,但在被业内人士看重的“一流学科”数量的竞争中却只有数学和化学两个学科入选,被认为位列一流高校中的“末流”;


图源:山东大学官博


面对同样尴尬处境的,还有享有“千年学府 百年名校”美誉的湖南大学,本是985一期建设工程,但名单公布后却落入“双一流”建设B类,令人唏嘘;


图源:湖南大学官博


哈工大由于地处黑龙江,受气候、经济等各方面因素,在吸引优质生源上因受到影响而被舆论高呼“老大哥”地位不保。


不过所谓的遭遇“中年危机”可能也只是外界猜测的假象,2017年学科评估排名中,哈工大工科排名第二,仅次于清华,优势依旧明显。

图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官博


无论如何,即便基础好的老牌名校,更应时刻保持危机意识,以免一不小心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路上沦为陪跑。


被地理位置耽误的高校

兰大、西北农大


这梯队高校其实也属强校系列,但由于地理位置原因或发展滞后或被忽视,比如兰州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兰州大学应该属于被地理位置耽误最严重的大学,尽管属于“双一流”A类建设高校,但位于甘肃兰州位置偏远,近年来面临“如何招收稳定生源”和“防止优秀师资队伍流失”的双重风险。


图源:兰州大学官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被调侃为最低调的985院校,受名字及地域的影响,一直处在名校梯队里的边缘位置。


事实上,西农作为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6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之列,绝对称的上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实力担当”。


图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官博


不过,即便未来通过自身发展或政策支持保证了发展的下限,但先天区域劣势最终将影响这类高校的发展上限。


“佛系”高校

请对号入座


这一系列高校相对比较“佛系”,身上没有任何诸如“双一流”“985”“211”之类的身份标签,目前仍处于满足招生需求的最低级阶段,高压之下并未表现出任何强有力的竞争力,处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格局当中的最劣势地位。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中国高校生态系统亦有特定的生存法则,尤其双一流战略必然引起高校格局大洗牌,加剧高校竞争,浑水摸鱼最终必然遭遇淘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