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物理考试12错及其预防,网友:为啥考完试了才教我,只能下次

 我的宝藏865 2018-08-11

学生问:杨老师,进入高中以来,我的物理从未得过满分,我想这次拼搏一下,尝一次满分的味道,你有什么宝贵的建议吗?物理考试怎样才能得满分?

首先,从哲学角度看,得满分的意义重大。得119分与得120分看是只差1分,差不多。但是得119分说明考生的水平和能力还差1分,得120分说明考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不可估量,也许已达到140分的水平(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总分即是140分),换句说别人无从知晓你水平到底有多高。

从数学角度来看,得满分的概率非常低(比买福彩中500万元高不了多少),因为它要求考生没有任何一个错误,物理试题时考生常犯的12个错误必须有效克服,才有可能得满分。

但是小编想说的是,这个世界上没有笨的学生,更没有学不会的题,只是方法和技巧是有所欠缺。给大家推荐一个微信公众号:清北状元学习圈,有高中学习方法和技巧。

所以,往往学习就是这样,死记硬背,并不能从中解决,只会徒增一些困扰,学渣并不是存在的,而是你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因此,可回复6006,统统可以把高中学习资料带回家,课堂记忆,加上课后的巩固,学渣也是可以变成学霸的。

下面就来看一下物理考试做题出错原因分析:


1.分析错

求解物理题,可以说:万般皆下品,唯有分析高.高中解题时,常用涉及:受力情况分析(隔离法、整体法、假设法)、运动情况分析(运动过程示意图法、 图象法)、

能量转化情况分析(作图法,画草图)、动量转化情况分析(作图法,画草图)、电路分析(等效电路法)、光路分析(作图法,作光路图)等.在考场中,即将审题正确,有常发生分析错误的现象,尤其是中等生、中差生更常犯。

点评:学会分析,就学会了高中物理。

2.作图错

高考物理试题特别重视对识图作图能力的考核,特别重视对作图法的考核.每年的考题,几乎每道题均需要先作对图才能求对。有的考生作图不按规范要求办,凭自己的想当然作,当然就得不到多少分。还有考生不善于巧加辅助线突破难点。

例如,2009年重庆卷22题(2)题,连实物图很多考生就做错了。最后一问作一条过原点的辅助线,很多考生更没有想到。


3.条件错

物理规律的成立是有条件的,许多考生在考试时常常把物理规律成立的条件弄错,这样就会导致答案错误。如:

物体作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物体作平抛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万有引力定律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什么?

动量守恒的条件是什么?

物体作简谐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库仑定律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这些问题你都能明确答对吗!在解题的过程中条件弄错了,吃亏大也。


例如,1992年全国卷12题,高中物理教师来做,可以说非常简单,因为物理教师对规律成立的条件是非常清晰的。可是,当年高考后抽样统计表明,全国50%的考生做错了。


题目: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木块B与水平桌面间的接触是光滑的,子弹A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后留在木块内,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现将子弹、木块和弹簧合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则此系统在从子弹开始射入木块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整个过程中:


(A)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B)动量不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C)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D)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


注:请考生先自己做,再对答案,最后看点评。


示范详解:“此系统在从子弹开始射入木块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整个过程”,可分解为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子弹射入木块的瞬间”(这一过程很短暂),系统的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因为动量守恒的条件是“系统不受外力作用”,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弹簧的弹力做功”.子弹射入木块的瞬间,系统内摩擦力要做负功,摩擦会生热(产生的热量

表示相对位移),系统损失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以热量的形式散失。第二个过程是“子弹和木块整体压缩弹簧至最短”,这一过程机械能守恒、动量不守恒,因为这一过程只有弹簧的弹力做功,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这一过程墙壁对弹簧力作用于系统上,系统的总动量会减小,所以动量不过恒。


点评:牢记“条件”,会用“条件”分析现象、问题,才应对高考试题的这个热点。

篇幅有限,今天就先分享到这里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