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要走自己的路

 东方梦图书馆 2018-08-11

任何艺术都是脑力劳动的结晶,摄影更不例外。影友在从事摄影艺术创作时,不仅需要在时间、资金、体力方面付出,同时更需要多多动脑子。'动脑'分两个方面:其一,创作过程中的动脑。取景、构图、用光、瞬间把握等等,这属于意向思维范畴;其二,为定位自己创作范畴动脑。在创作题材、体裁以及如何配备摄影器材等方面思量思量,这属于定位自己的理性思考。

笔者认为后者的'冷思考',对时下许多发烧友过'热'的草率行为很有必要。只有认真、谨慎地定位自己,理智的、有目的地进行创作,才不会'退烧'后因碌碌无为而遗憾,才不会把有限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付之东流。

那么,如何正确定位自己呢?依笔者之见有四:

 1、 有目的地选择适合自己创作的门类,减少创作中的盲目性。

摄影艺术同其它艺术一样,分许多门类,而每个影友对各个门类的感悟和喜欢程度不尽相同。只有潜心于适合自己的门类,才会使自己的潜在能力达到充分发挥,使自己的创作过程循序渐进、良性循环。一个影友自身的文化素质、社会环境及物质条件,甚至自己先天的艺术细胞,都决定着他所从事摄影创作的艺术门类。这一点往往被影友忽视,今天看人家风光作品获奖就去拍风光,明天看人家纪实作品获奖就去拍纪实,终日忙忙碌碌,可谓既辛又苦,但是终不得果。因此,影友对创作流派要细细斟酌,三思而后行,切不可人云亦云。

2、 因自己从事门类的需要选择摄影器材,做到优势互补、物尽其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摄影器材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类高质量的相机、胶片层出不穷。笔者不是唯'武器'论者,不苟同'没好机就不能出好片'的说法。但是什么事情都应有个'度',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选择适合自己所从事摄影门类的摄影器材,这一点,每个影友也应当认真思量。既然是业余爱好,花从牙缝里攒的钱更应谨慎。笔者发现许多影友都一窝蜂买器材,不管是否利于自己的创造需要,'人有我亦有'的盲目性很强,这不符合实际需要。笔者提醒影友要根据实际需要购买器材,使其优势在创作中得到最大发挥。

3、 当把有限的摄影资金进行合理分配,要预留日常摄影创作的开支。

国外摄影家使用的摄影器材大多是自己购买的,所以他们很少购买不经常用的器材,认为应当把有限的资金多挤出一部分用于日常消耗材料开支,这一点,笔者认为是明智之举,也很值得国内的影友借鉴。时下很多影友盲目购买高档器材,大有不弄套专业器材誓不罢休的架式。但是1/8000秒的快门速度一年能用几回?每秒8张甚至10张的过片速度,是否能用得着?因此,摄影器材和日常消耗各占投资的二分之一的做法,应当是每位影友投资的理智之举,今后的日子还很漫长。

4、 远行采风要适度,身边的题材亦精彩。

有大批影友喜欢远行,更有甚者以多少年未同亲人一起欢聚为荣,而我们的物质生活远远没有达到'极大丰富',所以笔者对此持反对态度,因为爱好本是'业余'。把家人节衣缩食积攒的钱都为摄影所用,各位影友就那么心安理得吗?不因自己的自私自利而惭愧吗?焦波的《俺爹俺妈》的成功就足以证明好题材随处可见的定论。笔者看到有些影友自己所处的城市或村镇很有题材可拍,他处的影友慕名而来,而自己却视而不见去远行,真是不明智之举。笔者以为这也是当前普通存在的“工业重镇的影友拍不出工业题材的片子,鱼米之乡的影友拍不出农业题材的片子”根源所在。走马观花式的采风,必定因不能潜心创作而薄收,还不如潜心把身边的'美'挖掘出来,这既省资金,又省体力,更省得家人牵挂。所以远出采风应当量'力'而行。

编辑:杨    波   李万涛

撰稿:戚    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