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毛豆找混龄小伙伴的故事,说的其实是我们这一届妈妈的爱与痛

 zhsht16 2018-08-11

上次因为笔记本没电,又忘记带充电器,只花了15分钟写就的文章《三万块钱撑不起一个暑假?我连三百都没花完,毛豆还长高两公分》,原本以为只是小小晒娃的骄傲,谁知道后台的留言也是一波接一波的,好,那我就说说我给毛豆找混龄小伙伴的故事,这之中耗的心力并不比找到一个好的兴趣班少,甚至,要难得多,也大的多。


我先讲讲我们找混龄小伙伴的故事,再给大家讲讲启示是什么。


那个6岁,但是被毛豆称为“很弱”的男孩子



最初帮毛豆找混龄小伙伴,当然是优先选择本小区的了。但是,这一片北京三环房价已经超过8万每平米,为房子而终日奔忙的父母们,要么是没有时间去照顾更多在孩子身上,把孩子拜托给老人,要么是专门有一位妈妈辞职,带孩子上各种兴趣班的。


我们在小区的户外花园找寻时,有一位高高、白白又胖胖的小男孩,由奶奶带着。我一看,岁数差不多,就邀请两个小孩子一起玩。玩了几天,毛豆说:“我不想和他玩了。”


我问他:“为什么呢?”


毛豆说:“他很……很……很弱!”


我想了很久,“弱”这个词,在一个5岁男孩语言词库里,究竟意味着什么?毛豆为什么要选择“弱”这个词汇来形容他?要知道,这个小男孩比毛豆高出一头有余,年龄也大一岁,无论如何不符合“弱”的形容与定义。


后来仔细观察一下他们的互动,我明白了:并非是小男孩弱,而是他奶奶带他的互动方式,导致孩子在身体素质、反应能力、灵敏度和人际交往,全方位的落后了。


比如,小男孩一旦快跑起来,他奶奶就在后面跟着他,说:“不要跑啊!再跑就容易摔倒了!”


小男孩本来热血沸腾的脚步,一下子慢了下来。他奶奶趁机,追到他身后说:“慢慢走有什么不好?再跑摔坏了,我让你回家,不带你出来玩了。”


毛豆是个极其爱跑爱跳的孩子,在户外的时候,没有几分钟是走路的,全部是跑、跳、钻、爬等动态运动,大汗淋漓的他振臂一呼“跑啊!去捉海盗!”,再一看后面……


没人了。


几次下来,毛豆无聊的说:“我不想和他玩了。”


我叹了口气。从幼儿园实习和做老师开始,我知道有一种趋势叫做“这个年代的孩子养的太矜贵”。孩子在幼儿园里,哪怕是破了一点点皮,家长就要刨根问底弄个清楚,孩子是受了什么伤害了,如果是被告知是在玩滑梯时正常擦破的,家长有可能数落老师“为什么不把孩子看好了?”


老师的痛,谁能懂,昂?


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娘则国家娘,男孩子被过于精细的养育,远离高强度、有风险的运动,对孩子是一件坏事。


毛豆这种玩耍速度和放养方式,好多父母只觉得心惊胆战,不肯放手。自然,他和这个“弱”哥哥玩不到一起。


没过多久,我就又给毛豆找到了一个新玩伴。


不过,这次令我更加哭笑不得。



“积极教养”的妈妈



这次毛豆找的玩伴叫小Q,跟他同岁。妈妈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毅然决然的辞职了。(虽然我没有弄明白,孩子既然朝九晚六在私立幼儿园,妈妈辞职在家都干嘛)


这位妈妈非常支持孩子之间的玩耍,那孩子也极其喜欢和毛豆一起玩,我一度以为毛豆终于形成了伟大的友谊,希望这艘友谊小船早日升华为巨轮,不要说翻就翻。


这时候毛豆除了那位小伙伴以外,还找到了几位更大的哥哥姐姐一起玩,但是玩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位小男孩逐渐和他们拉开了距离,原因就是小Q的妈妈,干预积极的过了头,不光已经打扰到孩子的正常玩耍,甚至在破坏孩子的人际关系。


比如,毛豆和小伙伴在一起抢树枝,用树枝在泥上作画。小Q抢过来一根最粗的树枝,而那根树枝本来是毛豆已经拿到手里的。毛豆犹豫了一下,让给他,转身去找别的。这位妈妈就走上来了,严厉的抓住小Q的手臂,说:“宝,你怎么能抢别人的东西呢?”


我远远的看着他们玩,对小Q妈妈打招呼:“没关系的,让他们自己处理吧!”


小Q妈妈不理我,说:“宝,记得我教过你什么吗?我对你说过不允许抢别人东西的,你应该XXXXXXX,因为小孩不可以XXX, 如果XXX,别人就会XXX(此处省略训诫的300字)”


毛豆和小伙伴们早就换下一议题了,他们拿着树枝欢天喜地的去攻击幻想中的堡垒,他们大喊一声:“看谁先跑到杨树那里去!”然后撒丫子就跑,个个小脸上沉浸着兴奋,哈哈笑着跑着去摸杨树了。


也许孩子们的逻辑是,只要速度够快,寂寞就追不上他们


小Q也想去,他妈拽着他不让去,说“你不抢别人东西的规则还没学会,怎么可以去玩呢?”小Q急得快哭了,眼看小伙伴把他给拉下了,他却被迫在妈妈这里学什么抽象的劳什子规则!


小Q妈妈和我们住的很近,那天结束后,她拽着小Q走,教他怎么“有规矩地在行人道上走路”,毛豆在我们身边绕着圈随意的跑。她说:“我对小Q管教很严格,该教会他的,就一定会让他学会。偏偏小Q 很叛逆,不好管,要是像毛豆一样不用管,我该多省心。”


我说:哦。


心说:你把因果弄反了,如果你也能少管小Q,他会比毛豆更好管。跟你非要做全职妈妈一个道理,你不对孩子做点什么,心里就空落落的难受。小Q现在还能听你管,说明孩子够听话了。换了毛豆,我要是干扰他玩,说不定急的咬我一口。


以后的那些天,我发现毛豆的小伙伴们渐渐的疏远了小Q,没有人愿意和小Q玩,不光是因为Q独自解决能力差。比如说,小Q被抢或者抢别人的玩具,他总是一屁股坐在地上哭,等着别人来给他解决问题。一次两次,小团体还能接受,时间长了,大家都觉得和他玩没意思,总得照顾他的负面情绪。


第二个原因就是,小Q有个影子妈妈,什么事情一旦让小Q妈妈发现,立刻就成了小Q妈妈引以为自豪的“抓住了教育时机”


小伙伴们决定翻土坡,小Q妈妈要“积极干预”,比如语言启蒙孩子:这个土坡是沙质的、软软的;


小伙伴们决定花姐姐零用钱去众筹买冰棍,小Q妈妈要“积极启蒙”,问孩子:你是想买一个,还是想买两个?;


小伙伴们地上找到一个死知了,小Q妈妈还要管。


对于轻微破坏规则、以试探大人的边界,从大人制定的规则中讨价还价,争得自主权的孩子们来说,小Q妈妈太拖后腿了。


终于有一天,孩子们在小Q妈妈蹲下来对小Q“教规则”时,跑的无影无踪。他们用行动表明:让我们自己玩吧,我们不欢迎打扰。


我同情的看着小Q,本该他自己所有的空间,被他妈妈的“积极干预”压榨的一无所有。


我们这一代妈妈的爱与痛



我为毛豆找到混龄小伙伴们用尽了洪荒之力,我们联系到了小区几乎所有的孩子,但是绝大部分孩子,属于我文中提到的小Q,或者是“弱”男孩。


无果,我们后来在隔了几条街的地方找到了外来打工开餐馆、父母超生的一家三个孩子。父母无暇管他们,在和他们的玩耍中,我见识到了孩子原始的、本应该有的、由内驱力启动的、富有创造力的、身心合一的“心流型”玩耍是什么样子。


玩了一段时间,我觉得毛豆的颜值都提高了:那种满心喜悦的亮晶晶的眼睛和笑容,那种身心自由迸发出的野性,那种使劲疯跑、大声叫嚷的玩耍,是我在城市小孩里越来越少看见过的。


毛豆的少年由他自己去走,但毛豆的幸福童年应该是有保证了。


这一届家长,对孩子太上心了,所以恨不得把自己人生的一大部分注意力,都拨到孩子上,好像不是这样,孩子就养不好了,做父母就是失责。


我们时代的痛,是现在育儿界有非常莫名其妙的“走极端”倾向,比如小Q妈妈过度关注孩子的情绪,仿佛要拿着放大镜把孩子的情绪看个透,然后调得“好好的”仿佛“我不帮孩子调,孩子就啥也不会。”


总之就是要对孩子干点什么,才能缓解自己内心黑洞一般的焦虑。


我们这一代的孩子什么都有,但就是没有自由玩耍了,约个玩伴都很不容易。


我并不反对鸡娃,在每一个大汗淋漓跑过的白日午后和晚上,我都会给毛豆阅读、数学启蒙、一起唱英文歌、鼓励他看图自由表达说话。但是孩子自由玩耍的时间,应该远远比“我教他点什么东西”的用时长。


自由自在的混龄玩,才是孩子成长的金字塔塔基,才是孩子推荐摄入量最多的营养主食。


好多妈妈说他们找不到混龄小伙伴,可曾想过我也曾经举步维艰?因为我面对的环境并不比你们更好。我甚至试过张贴我微信二维码到小区布告栏,但是找到志同道合的玩耍者仍然难之又难。好多妈妈说:“对不起啊,孩子的兴趣班都占满了。”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黑色幽默的例子:


我在学校学习心理学时,有一位国外名校的教授来给我们讲座,我问过及我的职业规划,说:在中国做一名儿童心理咨询师,可好?


他的回答是:从经济回报的角度上,未到时候。中国的80后和90后是第一代主动Push孩子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也是第一代缺失自由玩耍的儿童。在孩子小时候,负面影响无法看出来,只有等大了以后,缺失自由玩耍带来的身心疾病,比如焦虑、强迫、抑郁和人格缺失等才会显露出来,那时候,中国父母才会真正开始反思。所以,再过二三十年,中国儿心理咨询才会真正迎来春天。


十几年后,我望着毛豆找混龄伙伴有多难,心想:真希望那位国外教授是胡说八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