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侠小说里,用针之人都是神兵奇侠, 绵绵绣花针在他们手中收放自如、变幻莫测, 是闯荡江湖的神功利器。 在现实中, 殷光涛就是这样一位“神针女侠”, 不过她的针并非伤人暗器, 而是治病救人、守护健康的回春之术。 最近,成都天气炎热, 当我们躲进空调房,不愿出门接受“烤验”时, 却有人“趁热而来”, 即便身体无病,也要请上几针, 只为强身健体、防病于未然。 你猜对了,这就是所谓的“冬病夏治”。每年这个时候,不少骨病患者都会专程来找殷光涛,体验中医针灸中的“冬病夏治”。 三伏天里扎针忙 老病不再“回头找” 今天上午,在这个面积不到30平方米的诊室里,“挤”满了正在接受治疗的病人,有的躺着,有的坐着,身上像刺猬一样扎满了长针。虽然病人很多,但殷光涛从容不迫,取针、消毒、运腕、扎针,这套流程对她而言就是几秒钟的事情。作为一名扎了二十多年针的老医生,人体300多个穴位早就被殷光涛牢记于心,就像一幅精确的“人体地图”。 本报资料图 来扎针的患者中,有的是治已病,有的是治未病。和一般的三伏贴不同,殷光涛的冬病夏治以针灸为主,通常对穴位先针后灸,进而提高免疫力,防止疾病在冬季复发,这种方法对颈椎病、腰椎病等骨科疾病尤其有效。“就因为扎了这个针,好几年都没腰痛过了!”刚才扎完针的周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的腰痛总是反反复复,好不彻底,直到在殷光涛这里扎了针,才真正如释重负。 殷光涛告诉记者,从中医的角度而言,夏天人体阳气上升、经络通达,是针灸治疗的好时机,这个时候进行针灸,一方面能增强人体的“正气”,另一方面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使身体强健,冬季不易发病,“有句话叫'冬养三九补品旺,夏至三伏行针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本报资料图 每天500针 护手霜是她最好的朋友 过去有外行说,针灸就像是插秧,一针下去不费力气。这样的理解很肤浅。就拿殷光涛来说,她每天上半天门诊,治疗大约50个病人,保守计算一个人10针,每天就是500针,这还不包括需要针灸的住院病人。由于长时间持针,殷光涛的手指皮肤很容易粗糙,为了保持最佳状态,她非常注重手的保养,不扎针的时候,护手霜就是她最好的朋友,“对于针灸医生来说,保护好双手也是对病人负责!” 当然,成为针灸高手也绝非易事。殷光涛是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一批针灸专业毕业的学生,师从著名针灸大师、国家级名中医杨介宾。那时候,殷光涛最怕的就是实验课,因为这堂课需要自己当模特,在自己身上试针,“开始时下不去手,后来就习惯了,久而久之还摸索出不少经验。” 本报资料图 和患者交朋友 一针扎出少年的从医梦 在殷光涛的病人中,今年刚上大学的小张(化名)是她印象最深的一个。记得读初二那年,小张因为严重的足跟痛,长时间无法下地行走,多方求医无效,成绩也一落千丈。后来,小张在家人的陪伴下找到殷光涛,没想到几针下去就解决了大问题。不久前,小张的家长打来电话,说因为这次经历,孩子决定学医,并且成功考上了川北医学院,“听到孩子聪明健康,我感到十分欣慰!”殷光涛说。 作为第一批金牛区名医、成都市针灸学会常务理事,殷光涛在圈子里已是名气不小,尽管如此,她从未放弃学习积累。除了奔走于各种学术学会之外,她还经常探访刘正等成都知名骨科专家,学习经验、讨教技术,“医生就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型,一旦停止学习就意味落后!所以,为了患者,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本报资料图 殷光涛的健康小贴士 今天,小锦专门请殷光涛为大家推荐了三个适合夏季按摩的穴位,供大家参考使用。 列缺穴:两手虎口交叉相握,这时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 功效:夏天按摩可以起到补肺益肾的功效,如果因为吹空调导致风寒头痛,也可以按摩这个穴位进行缓解治疗。 足三里穴:位于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 功效:可补脾胃之气,夏天吃了冰冷食物出现腹泻、腹部怕冷、进食后易腹胀等脾胃功能较弱的患者,都可以按摩足三里穴。 三阴交穴:该穴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功效:按摩该穴位,可以起到排湿气、浊气的效果,进而让皮肤保持健康。同时还能起到调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的效果。 记者/杨甦 摄影/胡大田 编辑/刘颖 中医针灸推拿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