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样式雷家____传有关古建筑口诀的秘籍》选析

 河洛娃 2018-08-11

翻看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当中有对柱顶、埋头石、阶条石的等石作构件的口诀算法,列举如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或帮助。

论柱顶

《论柱顶》(西江月)柱顶未定方正,先看金檐柱径,柱大二分遵法令,厚则以柱为定。鼓镜柱大分半,高以二寸相应,临时增减无争兢,方显数家作用。注:见: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卷四十二凡柱顶以柱径加倍定尺寸。如柱径七寸,得柱顶石见方一尺四寸。以见方尺寸折半定厚,得厚七寸。上面落鼓镜,按本身见方尺寸内每尺得六寸五分。

《样式雷家____传有关古建筑口诀的秘籍》选析

(1)本诀是于清《工程做法则例》卷四十二对应的。

(2)诀中有临时增减的随机做法,反映出匠人定制的灵活性。

论埋头石诀

《论埋头石诀》埋头亦要规矩凑,台通除去阶条厚,净数即是埋头长,宽厚俱照阶条做。注:见: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卷四十二凡无斗板埋头角柱石按台基之高除阶条石之厚得长。以阶条石宽定见方。如阶条石宽一尺二寸二分,得埋头角柱石见方一尺二寸二分。

《样式雷家____传有关古建筑口诀的秘籍》选析

论混沌埋头

埋头另有名混沌,听我细评论;阶条宽是方,或收一二寸;高以台通高,减去阶条不用问。

注:混沌埋头一说与上文埋头的区别就是在方上收入了一二寸。

《样式雷家____传有关古建筑口诀的秘籍》选析

论阶条

《论阶条》阶条之长按面阔,稍间收长二块多;两山好头各一块,逐块凑来长便得;其宽仿佛柱头大,有增无减莫蹉跎;若问其厚观形式,三四五六任君核。

注: 1、见: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卷四十二凡硬山成造之阶条石以面阔定长短。如明间面阔一丈,即长一丈。稍间阶条,面阔九尺,得长九尺。再加墀头之宽,内除里进七分。如墀头宽一尺一寸二分,又加金边二寸,得阶条石连好头石通长一丈二寸五分。以出檐除出水并柱顶定宽…… 2、其后是阶条的实际掌握问题了,对于宽度,是从感观和实用的角度。

论角柱诀

《论角柱诀》房身角柱何处安,意在墀头下碱间,三分之一翻檐柱,古镜一分要加添,减去押砖板之厚,宽以山出去金边,还在咬中过一寸,厚以阶条气相连。

《样式雷家____传有关古建筑口诀的秘籍》选析

论押砖板腰线石

《论押砖板腰线石》(西江月)欲识押砖大小,廊深一分相考,并加墀头长方好,宽按角柱相较,山里如何腰线进,深加意寻讨,除去押砖方为巧,宽厚临时便晓。

《样式雷家____传有关古建筑口诀的秘籍》选析

注:

1.这是对山墙而说的。

2.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卷四十二、三:(1)“凡墀头角柱石以檐柱高三分之一,再除压砖板之厚定长短。如柱高八尺,压砖板厚三寸五分,得角柱石长二尺三寸一分。以檐柱径定宽。如柱径七寸,自柱皮外出柱径一份,柱中里进七分,得角柱石宽一尺一寸二分。以檐柱折半定厚。如柱径七寸,得角柱石厚三寸五分。” (2)“凡硬山压砖板以出廊丈尺,外加墀头腿一份得长,宽厚与角柱石同。” (3)“凡里外腰线石,按山墙通长丈尺除前后压砖板分位得腰线之长,以压砖板十分之五定宽。如压砖板宽一尺一寸二分,得腰线宽五寸六分。厚与压砖板同。” (4)“凡……墀头以出檐定长。”

3.此处的押砖板:是我们平常说道的压砖板。属于山墙腰线石的两端的石料。

4.鼓镜并未包括在檐柱高的范围内,因此第一首口诀中有‘古镜一分要加添’的说法,这是异于《则例》的,‘一分’是一份的意思,这体现了工匠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古镜高度在《则例》中“古镜……按本身见方尺寸(柱顶石)每尺做高一寸五分。”

5.墀头也叫“腿子”,是房屋的山墙两端部分(如后檐墙为封后檐做法的话后檐没有墀头)。

6.“宽以山出去金边,还在咬中过一寸”或是工匠们的经验总结,对于不同式样的房屋,一概的要求‘一寸’显得没有什么科学性,其实还是要考虑石活和瓦作的配合。这一条与梁思成的《营造算例》中的墀头宽度很相似,“厚按山出加咬中一寸,除金边定厚。”均异于《则例》,《则例》中对墀头宽度的描述是“以檐柱径寸定厚。如柱径八寸四分,柱中往外出随山墙,往里进随柱径十分之一,共得厚一尺三寸四分”因此《则例》中‘十分之一’的描述更条理些,也更适于更多的情况。

7.体现出了古建营造中的灵活性,在《则例》的大框架下工匠们在操作中形成了自己的习惯,并一代代的口传亲授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