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的4个方法论之3、4》 紧接上文,我们分享下3和第4个方法论,依然不说废话,马上开始! 3. 你想做通才吗? 我们一生中遇到的知识实在太多了,完全不可能全部掌握。通才是掌握一般性规律的人,这一类人往往并不是具备很多知识,而是知道遇到问题如何去避免思维误区的人。
线性思考之所以弊端总是那么明显,是因为缺少了对”灰色地带“的判断。作为设计师而言,线性思维带来的问题更严重。那是不是我们不要线性思维,而完全以非线性的全方位立体式海陆空的思考来打破僵局呢? 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在我们的学习历程中,接触的知识越多,越容易在认知层面打上问号。你了解的越多,知识的局限性反而越大,因为你会不经意的先进行直觉判断。 聪明的掌控者都是先看大趋势再看小细节,他们也会受到认知的局限,但他们善于发现一般规律。 认知的限定在我们长大成人后变得越来越重,在儿童时期,你可以很容易的学会分辨歌曲和辨识某个物体,速度很快。孩子还没有进行知识积累,他们总是先判断整体印象,利用图形记忆,而他不用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换做是成年人,会刚开始就注意到细节,学习的进程变得缓慢。 孩子的世界是充满想象力的,掌握整体的认知是很重要的概念,我们判断事物可以学学孩子,先看整体,再看细节,防止认知偏激。
拥有了多年技术的学者,满腹经纶,遇到新的认知总是要利用经验来判断。在已知的领域中,跨行业的学者多有成功,他们确实利用之前的经验解决了现在遇到的系统问题。 但系统是不断变化和运动的,已有的经验在复用到新的环境中,必须至少经受3种以上条件的判断,但即使如此,复用还是会遇到问题,依然是“灰色地带“在起作用。 通才,不一定是全才,而是掌握一般规律,避免复用经验的聪明人。 通才的概念并不是告诉大家如何思考,我认为更多的是提醒大家,在日常面对的生活和工作中要时刻注意“灰色地带“,注意集合中的联系和条件,不要对什么都说绝对两个字,不要造成思维定势。 研究问题,观察问题是个复杂的过程,集合中的事物都有很多关联,条件又总是在变化。复用已有的认知存在弊端,完全抛弃已有认知更不明智。而通才会将新知识结合自己的案例来类推,你总会发现有些东西和之前的经验很相似,总结出来,它将成为你自己的认知规律。
中午,CBD商圈的餐厅总是人满为患,吃饭是件很难的事情,你是个通才的话,该如何选择呢? 按照通才方法我们不该在拥挤的时段去一家很拥挤的餐厅,而应该选择一家更适合的餐厅或想其他办法。 假设你知道很拥挤,还是鬼使神差的去了这家餐厅,并且在着急的等待中感觉很差。这时,你会抱怨餐厅为什么不考虑下你的感受?后悔自己干嘛选这里? 让我们看看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餐厅这个事件反映了什么问题。 餐厅的疑问还记得么? 你会生气的质问餐厅为什么不考虑上班族的难处? 餐厅也会郁闷,我已经全力应对在怎么还是有人抱怨? 那到底谁该改进而谁又是错的呢? 你处在这个“餐厅问题”的集合中,考虑问题自然受到集合的限制,是集合就一定有边界,这个集合的边界就是你无法承受的“等餐时间”。 餐厅也在集合当中,客流和盈利并不能全指望上班族的中午快餐,他们的边界是获取更多的利润。你已经了解集合肯定是互联的,那么你们的矛盾似乎难以平衡,这是什么原因呢? 4. 超级观察者 你和餐厅,看待问题会受到集合的限制。我们说过突破集合必须有条件,条件成立则集合变为另一个状态,变为另一个集合。深处集合中的你和餐厅,作为这个问题的观察者,受到了自己认知局限性的影响。
你作为一个观察者存在,好像井底之蛙一样,看到的天空只有那么大。在集合中的观察受到了集合边界的影响,边界就是各种各样的已知条件,这些条件是由于你自身的原因造成的。 不论你如何抱怨没饭吃,你都无法改变自己的看法,你会发现你看到的可能都是负面情绪,似乎也没有解决方案。你的主观深刻影响了你的判断。
很有趣,作为观察者的你在集合中难以突破,这是人类思维的通病,并不是你的问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本来就依赖于自己的眼界,看法最终变为作为观察者的我们的思维结果,这个结果就不可避免会发生谬误。
突破观察的方法就是站在现有这个集合之外的更大的集合中去。观察者的思维局限产生的谬误非常常见,我们要想突破思维局限就必须打破集合,打破集合就要找到新的条件替换旧的条件。 还是以餐厅为例,你可以选择其他餐厅,可以请假继续等待,可以叫外卖,你现在不饿可以让已经就餐的同事帮你带,可以提前出来先去吃饭…… 条件的选择需要你的主观支持,你必须对做出的条件达到主观认同。就餐的人的学历,经验,行业,遇到的问题都会不同,他们能找到的条件肯定符合自身的实际需求,从而针对自己的情况做出相应的选择。 餐厅也是同样道理,它可以只接受上班族,也可以推出快速的外带套餐,还可以开辟一个区域给上班族。如果他本身就是一家大餐厅,你的到来是个例,对于餐厅而言,就不一定需要对特例做出反应,因为站在集合中,他最大的条件不以你的午餐为前提。 作为超级观察者而言,对待事物的看法是观察主要矛盾。出现很多个例,并不能代表有了差异化的特征。个体有时候并不是那么独特,我们不该对数据中的突变做出很激烈的反应,该肯定的是,个例出现有警示作用,提醒你需要注意。 我们要积极学习如何做一个超级观察者,任何事物的看待方式都要避免主观引导所出现的偏差。还要时刻牢记观察的本质就是人。为不同的人做设计,就要把你的用户放在集合当中,你可以想象自己站在多维度的空间进行超级观察。 至此,四个方法论分享完毕,以后还有很多,也不止四个,可能是十四或者四十…...
|
|
来自: 扫地僧一一 > 《556、系统思维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