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书画:无笔墨,不成书画!

 好读又读1856 2018-08-11

著名画家方增先先生在参与2017年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区作品的评选后认为:如今许多工笔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笔,不是笔法、墨法的结合, 是描、是磨、是靠时间磨蹭出来的,现在的工笔虽然外形漂亮,但没有内涵,审美浅薄。

中国画重神似优于形似,笔墨超乎于造型,这就导致了对用笔的重视,讲究笔到意到。可以说用笔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作品的优劣。用笔的轻重、刚柔,运笔的缓急、迟涩,笔锋的正侧、顺逆,在纸上留下不同质感的线条(笔迹),体现出不同的主观情绪,而这些线条的粗细、长短、刚柔畅涩与苍润也就形成画中特有的审美意味。

中国书画:无笔墨,不成书画!

▶顾恺之《女史箴图》

中国书画:无笔墨,不成书画!

▶顾恺之《女史箴图》

中国书画:无笔墨,不成书画!

▶顾恺之《女史箴图》

画中国画要求以笔取形,以墨取质,谓之有笔有墨,中国山水画“以墨为彩”,这是水墨画的独到之处。在黑白的变化中,使人们产生了更为丰富的联想空间,不同的墨色体现出不同的主观情绪,一幅画的墨色如何,直接关系着整体的画境和神韵。所以,中国画对用墨的要求很高。

在历史上,中国画大致经历了先重用笔、后讲用墨的历史发展阶段。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中国画的六法,其中一法即为“骨法用笔”。

气韵生动 骨法用笔

应物象形 随类赋彩

经营位置 传移模写

“骨法”与“用笔”的结合,奠定了中国画的基础。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从原始社会时期陶器上的绘画,到南北朝的壁画,再到唐代二李的山水,以线造型是基本手法。中唐以后,“骨法用笔”在文人画与书法中得以不断强化,“骨法用笔”成为汇通绘画与书法的桥梁,是中国画与书法最为独特的基因,也是区别于西方绘画最为重要的元素,被潘天寿先生喻为“东方绘画的精髓”。然而当下许多画家忽略了中国画的这一精髓,这一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种趋势:

一为“重墨轻笔”

许多水墨画,表面上看起来水墨氤氲,实际上苍白无力,以涂与染为主,见墨而不见笔。

二为“以描代笔”

中国画的用笔直接来源于书法,强调线条本身的质量,强调“中锋用笔”且笔笔分明,而不是以描、涂、抹等堆砌手法取代国画用笔。

三为“以形盖笔”

在当代许多展览的画作中, 重造型、重轮廓,粗粗一看非常漂亮,造型到位,而细细一品,看不到一根完整的线条,中国画造型的基本规律是勾勒结体,离开“用笔”,难言其为中国画。

线条直追古人 要靠书法功底

陆俨少说过,画家“十分功夫”须得“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读书是将画家的作品气象提升为文人画,具有改变格局的意义;而写字更具体,笔到哪个程度,画作的线条、骨力就能到哪个程度。

古人的画作,现存下来最早的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他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均为唐宋摹本。而古人的字,我们通过甲骨文、金文、石刻、陶片等,可以直追历朝历代的书法真迹。如果勤于书法练习,对古人的精神也就能理解得更深更远更透。因此,一个画家只要拉出一条线来,这条线是唐的、晋的、汉的?是碑的、帖的?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就知道你的学问到哪里。从小的方面讲,书法功底让画的线条有质量,从大的方面看,书法功底让画作有了气象,字的修炼到了秦汉,那你的画自然会被带到秦汉。

中国书画:无笔墨,不成书画!

中国书画:无笔墨,不成书画!

中国书画:无笔墨,不成书画!

中国书画:无笔墨,不成书画!

▶顾恺之《女史箴图》

最近,浙江美院的一批老教授要求学生按照老祖宗的方法去学国画,读书、写字进行通才教育,笔者以为这非常好。只有打好了根基,在真正创作的时候,画家才能自由地寻找到气的出口,而不必再考虑技术层面的问题。

不必强调笔墨说 应该讲究点线面

现在很多人想要革新中国画,有的直接弃掉笔墨,丢了笔墨,肯定就不是中国画,对中国画的继承发展没有意义,而完全按照笔墨技法的老传统又不适应时代需要。因此,对当代中国画而言,笔墨就要与传统大有不同。

先说笔。中国画的笔性,主要体现在线上,两千年来,中国画一直用线来表现对象,为绘画艺术立下了大功。西画则是在面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中国画放弃线,那就是放弃最大的优势,很不可取,中国画的线也还没发展到极致,仍然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在上,传统中国画以墨为主,现在的中国画则应该以色彩为主,要体现当代中国画的创新性,在色彩上就要有大突破;方面,可以拓荒的就更多了,中国古人中,只有米芾用点来作画,西方则只有一个修拉爱用点,点是一片广阔的处女地。

不管国画还是西画,无论抽象、印象还是具象,其实绘画都逃脱不了点、线、面这三种技法。所以,当代中国画不必再说笔墨,直接讲点线面就可以了,三者搭配好了,就是好的作品。

中国书画:无笔墨,不成书画!

中国书画:无笔墨,不成书画!

中国书画:无笔墨,不成书画!

中国书画:无笔墨,不成书画!

▶顾恺之《列女仁智图》

突破古人很重要 探索必然要冒险

回顾历史,中国画的笔墨一直就在向前推进,从唐宋元明清一路发展过来,不断总结,不断集大成。既然有探索,肯定就是有差别,今天也是同理,我们在笔墨上不可能跟古人面目相同,今天的国画要继续存在下去,就必定要突破古人的规定性,而要推进就必然要冒险,每个人都可以寻找自己的方法,这正是今天的国画艺术魅力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