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对德国夫妇,感动了千万中国人!

 大黄蜂3l7tbyxc 2018-08-11

在湖南长沙,有这样一对德国夫妇,他们无儿无女,却被几十个中国孩子视为父母......

同样在长沙,有这样一家面包房,它位于开福区湘春巷,店的面积不大,可是令人震惊的是,面包房的雇员,都是聋哑人......

而面包房的老板,正是这对德国夫妇中的丈夫。

视频来源:二更视频

放弃家乡的一切,帮助中国聋哑人士

15年前,吴正荣、杜雪慧(中文名)夫妇远渡重洋,从德国来到中国长沙。吴正荣说着流利的中文,在长沙市开福区湘春巷8号经营着一家名为“巴赫西点”的面包店,作为店老板的他教授着一群听力障碍者制作面包。

展开剩余90%

小巷深处的“巴赫西点”

因为是老城区,曲折弯绕的小巷让不熟悉路的人几乎要绕晕,因为修路已经被封路三年,“几乎要成为一条死巷”,但是这家从来没有打过广告的面包店每天仍然有很多人慕名而来。

吴正荣笑着说:“酒香不怕巷子深。”

吴正荣结缘中国,是因为报纸上一篇关于湖南一些“聋儿”因为未及时治疗成为“聋哑人”的报道。

这个来自斯图加特、化学专业出身的德国男人,从德国某制药厂辞职后,2002年作为“环球救助协会”代表和妻子杜雪慧(中文名)一起来到长沙,成为帮扶聋哑人的义工。至今,夫妻俩已在长沙居住了十五个年头。

吴正荣、杜雪慧夫妇

吴正荣说:“当时我就想去帮助他们,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结缘中国,是因为报纸上一篇关于湖南一些“聋儿”因为未及时治疗成为“聋哑人”的报道,“当时我就想去帮助他们,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于是,吴正荣辞去工作首先去台湾学了两年中文,而后带着妻子来到了长沙。

中国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其实,开店之前,我是个‘门外汉’。”吴正荣笑着说,做了这个开店的决定后,找铺面、寻址、选材、招人,期间也碰到过困难。但吴正荣和妻子都一一克服,而在最重要的糕点师选择上,吴正荣却犯了难,店铺小一般糕点师不会来,自己也不专业,怎么办?

最后,吴正荣通过了德国的一家慈善机构,找到一位有20多年从业经验的糕点师傅Elke,从德国过来培训上课。直到14年,Elke才回国。而现在,吴正荣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

生活一成不变地持续着:每天早上四点半起来,六点要到达店里为两个小时后的开门做准备,八点第一批面包就会出炉。他的主要工作是看烤箱。

这里的顾客多是熟客。“有一对夫妻,每周六有空的时候大概九点会到这里来吃早餐,我们九点半法棍出炉,刚出炉的法棍他们吃得很高兴,我们也很高兴他们经常来。”

面包店周日是要休息的,“要有一天休息,我不放心他们(店里的伙计)独立操作烤箱,就和我一起休息。”负责烤箱需要听闹钟,“他们听不到闹钟,如果一直盯着闹钟看的话,会很累,所以烤箱都是我来负责。”吴正荣笑着说。

因为店面不大,且位置比较偏僻,还要支付十个人的工资,所以面包店一直处于保本的状态。“主要的开支还是人员工资,其实我不会做生意。”吴正荣说道。

巴赫西点“全家福”

他们感动着整个湖南

刚开始夫妇二人在湖南省残联教聋哑孩子交流、学习,做语言康复训练,手把手教孩子们看图说话。他们还是资金援助者,通过与湖南省残联及相关机构合作,在湖南寻找7岁以下的聋哑儿童,利用“环球救助协会”基金,为聋哑儿童做语言康复训练。

长沙、株洲、湘潭、吉首、郴州等湖南多个市州的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中心都留下了这对异国夫妻的爱心足迹。十多年里,吴正荣夫妇累计帮助了500多名听力障碍儿童。现在,受助孩子们大多数能够开口说话,少数人甚至能像正常人一样交流。

有个曾经接受资助的孩子通过微信和吴正荣取得了联系。“他已经考上大学,他学说话学得蛮好,爱读书,一直是班上十名以内,他考上大学我们很高兴。还有一些人已经结婚生子,我们也觉得很好玩,好像当了爷爷奶奶。”

“因为被那些可爱的小朋友吸引,看到他们从什么都不会到通过训练可以交流、说得流利、上学,觉得很有意义,就留下来了。”然而,在训练的过程中,吴正荣发现,不少聋哑儿童长大后,因为沟通存在障碍而导致就业困难。

“拥有自食其力的技能才能赢得尊严,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同样的机会。”于是他们决定开一家面包店,让一些聋哑人有机会学习就业技能和工作。

吴正荣的太太杜雪慧还在原来的助学项目上工作,同时,开办了一个聋哑儿童图书馆。现在,夫妇二人还资助了54个孩子。

吴太太会经常到面包房跟员工一起吃饭,聊天。吴正荣说,虽然我们没有自己的孩子,但还是很开心。妻子补充到,我们有54个孩子,加上10个面包房的孩子,我们有64个。我们太幸福了。

吴正荣说,他最早只是想要找到一个帮助人的方式,没想到会做到今天这样。“如果现在可以改决定,我还是不想改,还是想做这个。”

在长沙,吴正荣夫妇被大家称为“洋雷锋”......

但实际上,像这对夫妇一样感动着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外国人,不计其数......

最接近黎明的天使

德国盲人姑娘萨布瑞亚和荷兰籍丈夫保罗自愿在西藏兴办助盲项目。萨布瑞亚12岁时完全失明,考取了波恩大学后在校研读了英语、计算机和藏语。她发现藏文在全世界没有盲文后,靠着电脑听音分析器的帮助,编写了一套藏文盲文程序。

来到西藏后,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她和丈夫创办了西藏第一所盲人培训中心,让盲人孩子接受盲文基础教育,开发藏文盲文并开展授课试点和应用工作,开展盲文师资培训和盲人职业培训工作,建立了西藏盲人康复及职业培训中心。

济慈之家

法国夫妇吉勇和李香梅创办了中国盲童孤儿服务慈善团体“济慈之家”。这两位善良的法国人来到中国后,最初只是在北京大兴的福利院做义工,在收养了一个唇腭裂的中国孤儿后,吉勇便萌生了想帮助更多孤儿的想法。2003年,两人在河北廊坊租下房子,建立起“慈善之家”,让盲童孤儿接受综合的学习,掌握多种语言,帮助他们自立并融入社会。

为视障者提供日语培训

青木阳子是亚洲视障者教育协会、天津视障者日语培训学校创始人。她六岁那年失明,后赴美留学。1995年到天津后,创办了中国第一所视障者日语培训学校,免费为盲人教授日语。为了维持学校日常开支,她和父亲在日本募集善款。除了日语教学,青木阳子还把国内很多没有的盲人体育运动—盲人足球、盲人排球、盲人黑白棋等引进中国,专门请来日本教练给中国的盲人进行免费培训,越来越多的盲人通过青木阳子获得深造机会。

有什么想说的就到下面的评论里畅所欲言吧~

Penny for your thoughts!

详情戳戳戳'阅读原文' 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