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看到这几张小楷,真以为郑板桥的书法只会“乱石铺街”吗?

 悟道斋老来学 2018-08-12

世人皆知郑板桥画竹是一绝,对其精湛的书法水准却一直存在争议。这大概是郑板桥的书法风格独特、个性鲜明的缘故,不可能符合每一个书法爱好者尤其是书法欣赏水平欠佳的初学者的审美习惯。

很多人对郑板桥书法作品的印象就是那幅影响广泛的“难得糊涂”,殊不知郑板桥其实留下了大量水准颇高的书法作品。郑板桥的书法作品最常见的布局特点就是字型大小反差很大,错落有致,因而被书友们形容为“乱石铺街”,颇为形象。

有意思的是,郑板桥是康熙年间的秀才,雍正十年的举人,乾隆元年的进士。大概是个性使然,郑板桥一直官阶不高,任知县十年,7年在潍县,不过政绩还算不错。形成了“七载春风在潍县”的从政生涯,为后世树立了传颂不衰的担当、为民、清廉、务实的典范。当然,比之其诗、书、画“三绝”的艺术成就,个性彰显的郑板桥在官场难以混出更大的名堂也是必然的。

郑板桥的书法特点极为突出,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世人亦称"板桥体"。对于郑板桥书法艺术水准的评价褒贬不一,尤其是到了当代书坛,一些人将其书法直接划入“丑书”行列,甚至与傅山等书画大家一起被视为“丑书鼻祖”;另外,以启功先生为代表的一部分书家,对郑板桥的书法评价很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谓推崇备至。

启功先生对郑板桥的楷书有一段通俗的评价:平心而论,板桥的中年精楷,笔力坚卓,章法联贯,在毫不吃力之中,自然地、轻松地收到清新而严肃的效果。拿来和当时张照以下诸名家相比,不但毫无逊色,还让观者看到处处是出自碑帖的,但谁也指不出哪笔是出于哪种碑帖。

自从见到郑板桥的这几张小楷作品后,我便认定这是到目前为止对郑板桥书法最精准的评价,可能有些书友不太能理解,如果真能反复把玩郑板桥的书法,并细细揣摩,一定会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翻开书法史看看,以隶书化行书的书家并不多见,郑板桥是一个难得的成功的典范,其实他的很多作品很难界定为某一种字体,很多“行书”也可以被归为楷书之列。这便是郑板桥的书法与众不同之处,他的书法对篆隶北碑的融合,以及对宋元明书家笔意章法的理解,都归结到自身笔下,融会贯通,蔚为大家。

就我个人而言,对于郑板桥书法的确有些偏爱,所以我一直觉得郑板桥的书法水准应在同为清朝书法大家的成亲王和刘墉之上。

当然,书法艺术的魅力就在于每个人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到不一样的美,你可以不认同,但是应该保持理性的交流,这样对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一定大有裨益。以上也只是惊龙轩一家之言,希望能与各位书友一起交流探讨,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