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楹联知识讲座第三讲

 兰博2000 2018-08-12

楹联基础知识讲座

第三讲 对联的对仗声韵和形式

主讲:四师 李玉树

第一节 对联的声韵

汉字之声,天然而成。其声与音律相谐律则,是古人总结而成的。  汉字平仄律,是从文学音律的角度,对汉字声调的分类。古汉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平,所指的就是古汉语中的平声;仄,所指的是古汉语中的上、去、入声,因为按照四声原理,入声字与平声字的音频相差甚微,而平声的谐乐范围,都在入声的谐乐范围之内。到了元代以后,在北方入声逐渐消失,化入现在的二声和四声之中。按照古汉语四声原理的声韵,称为“平水韵”,这是格律诗和楹联普通使用的韵律。

平声又分出阴平和阳平两大类,后逐渐衍化成近代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人们将它称为新四声,也叫“新韵”。凡声调为阴平、阳平(指普通话拼音一、二声)的称为平声,凡声调为上、去声(即普通话拼音三、四声)的称为仄声。

古入声字的特点是读起来有短、促、急、收、藏的感觉(现在我国江南的一些地方,如闽南方言,仍保持着这种发音方式,对入声字不难辩认)。  利用不同声调的意态,交错排列成句,就形成平仄律。古人们将所有的汉字,统统分成两大类,即一平一仄,非平即仄。这就形成了汉字的对立和统一。一平一仄,也就是一扬一抑的关系,平扬仄抑,平清仄浊,平长仄降,平悠长仄短促,平和缓仄急剧。平仄相替、节奏方出,节奏出则韵步起,由此形成了汉语的音韵美。

平仄相对,我们在第一讲已经讲了很多了。联句中不但同句的字平仄要交替,上句和下句相对应的字平仄也要交替,就是说上句用了平声字。下句相对应的位置必须用仄声字与之相对;反之,上联用仄声,下句则必须用平声。这样,就形成了字音的对立统一,有了字义的对仗,又有了字音的对仗。 楹联是由上下联组成,其上联也称“出句”,下联称为“对句”。  下面我们欣赏两副对联:

出句:只恐花开人又老;对句:莫教春去我才来。

出句:心中自许一轮月;对句:笔底不沾半点尘。

这些对联为什么读起来朗朗上口呢?因为汉字的平仄律和谐交替产生乐感效果。

这里介绍两部韵书,其一是《中华新韵》。这部韵书是现代学者,按照汉字普通话的发音标准规律,编制成的一本韵书。还有一本韵书,叫《平水韵》。《平水韵》本来叫做《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其书今佚)。作者刘渊,南宋平水人。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7个韵部。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又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里简要介绍一下:

1、《平水韵》中读音为平的汉字分为上平、下平,这与普通话中的一声、二声差不多,但也有区别。具体的区别,请参考《平水韵》字表。

2、《平水韵》中读音为仄的汉字,分为上声、去声、入声。上声、去声与普通话中三声、四声差不多,但也有区别。

3、《平水韵》较《中华新韵》中多出一个“入声”来,《中华新韵》与《平水韵》的区别,就是《中华新韵》没有入声部,《平水韵》有入声部。

4、如何区别入声字呢?因为有很多方法,篇幅所限就不细讲了,在网上都可以查到。

5、对联写作时总要用到韵书,到底是使用《平水韵》还是用《中华新韵》呢?个人喜好而定吧,尤其我们上年纪的人,重新学习和记忆困难较大。但如果掌握了古韵,有利于读古诗。目前格律诗和楹联,比较流行的是依循《平水韵》。

第二节 对联的马蹄韵

马蹄韵是对联格律中,关于平仄对仗规则的一套理论,最早由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余德泉教授提出,并撰写了专著《对联格律》。

什么是马蹄韵? 犹如马之行步,后脚踏着前脚的脚印行走,每个脚印要踏两次,使平仄交替出现连珠的形式,而开头和末尾一般又是单平或单仄,这就是马蹄韵。

一、马蹄韵最基本的规则: “平平仄仄两两交替”,为什么是“平平仄仄”而不是“平仄”呢?是因为汉语中双音节词占得比重较大。为什么要“两两交替”呢?是因为汉语四声在两两交替中,能够给人听觉上产生更和谐的声音效果,使得句子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如果不符合这个规律的,比如“平仄平仄”,这样就失去了两两交替规律,我们称之为“平仄失替”。比如:双音节词:黄瓜、白菜、汽车、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象这样的由两个语素组成的,能够完整准确地表达事物意思的词,就是双音节词。

语素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可以说一个语素代表了一个汉字,一个汉字就有一个音节。  我们知道自然数的顺序是1,2,3,4,5,6,7……这样排列的,一个奇数后面接着就是一个偶数。我们自然界中的事物也是这样的,比如:天地,南北,上下,男女、阴阳等等,都是相互对立依存的。这样就说明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无独有偶而存在的。把这个规律适用在对联方面,就可以说明一副对联,包括上联和下联(也称上句和下句)。  联律规定句脚文字是仄声的为上联。相反以句脚文字是平声的为下联。句脚:就是一个句子最后一个字。

一副对联的模式为(以7个字的对联为标准):平平仄仄平平仄(上联)仄仄平平仄仄平(下联)把上下联对应起来观察,每个字位的平仄都是对应的,上面的是平,下面的就是仄。这种方式就是平仄相对。

二、马蹄韵平仄规则的“平仄杆” 平仄杆(仅对上联而言,下联相反即可),以两种形式存在。

第一种:……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二种:……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这两种形式的区别,在于句子最后两个字的平仄,第一种最后两个字中只有一个是仄,第二种最后两个字都是仄声。(截取七个字)  这两种形式的意义是:

1、针对单句联来说,只要从上列任意一种“平仄杆”的最后端,依次向前截取,不管截取多少字,这个联句的句中平仄都是符合马蹄韵规则的。

2、针对复句联来说,每一个分句句脚字的平仄,只要从上列任意一种“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截取,其每个分句句脚平仄,都是符合马蹄韵规则的。

这两种情况也可综合成一种情况,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省略号的意思就是:这个“平仄杆”的两头,可以按照这样的形式无限地延伸。  这个平仄杆的规律,是完全符合马蹄韵规律的。这是学习和使用格律最基础的。在这个平仄杆中,任意截取一段来组成句子,都是符合马蹄韵规律的。

为了学习方便,我们截取7个字。截取的形式共有4种,分别是: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

②平仄仄平平仄仄(这种格式被调整为“仄仄平平平仄仄”)

③仄仄平平仄仄平

④仄平平仄仄平平   如果上联的尾字为仄:显然:①平平仄仄平平仄 ③仄仄平平仄仄平其他的以此类推。

截取5个字,也有4种格式:

1. ①平平仄仄平②平仄仄平平③仄仄平平仄④仄平平仄仄

2. ③仄仄平平仄①平平仄仄平④仄平平仄仄②平仄仄平平

3. ③仄仄平平仄①平平仄仄平

4. ④仄平平仄仄②平仄仄平平

这些就是马蹄韵的规律,现代汉语大部分都是双音节组成的词,所以“平平仄仄两两交替”是现代人对前人汉字声律规则的总结应用。初学者可能有点晕,慢慢熟悉后就简单了。

第三节 对联的形对意联

联律要求,对联上下联要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也就是除“无情对”以外,上下联决不能风马牛不相及,或者彼此孤立,各自为政;也不能一重一轻,相差悬殊,内容的关联不密切。这种相关,既要有思想内容、语气语意的相关、相扣、相呼应、相衔接,又有逻辑上甚至文字形态上的相联系。内容相关一般有三种情况:

1. 内容相近,相互配合。例: 龙峰疏柳笼烟暖;   潭水劲松锁月寒。  “峰”与“水”,“柳”与“松”,上昼景,下夜色,相互配合,共同表现龙潭公园的特色。

2. 内容相反,对比映衬。例: 酒常知节狂言少;   心不能清乱梦多。  “狂言少”与“乱梦多”正相反,两相对比,更说明节酒、清心的重要。

3. 意思连贯而下,不可中断。例: 弃燕雀之小志;  慕鸿鹄以高翔。上联语意不完整,直贯下联,显出题旨,表明立大志。 如果上下联内容毫不相关,会使人觉得非常别扭和生硬,则起不到对联应有的文学效果,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对联。当然,有一种特殊的对联形式,即“无情对”。

无情对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却有意不相关,从而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无情对,主要是利用对联的形式特征(对仗),来体现一种文学趣味和技巧,其内容是次要的,但比较少用。

例: 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常用的无情对)

第四节 对联的对仗形式

上下联的语意对仗,已经发展出各种对仗形式和技巧,有:正对,反对,流水对,机关对,回文对,自对,无情对,借对,虚实对,双音对,叠音对,连绵对,互成对等等。篇幅关系,我们只能讨论一下常用的几种形式:

1. 正对  所谓正对,亦叫同类对、并列式。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充,说明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但二者又合谐地处在统一的意境中。例1. 春水接天长,一网收来鱼满载;   东风吹地暖,千锄种下谷盈仓。例2.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些楹联的上联与下联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相补充,都只具有“一面性”的特点。这种形式的楹联,在联对中占有相当大比重。

2. 反对  所谓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反,或相对称。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例1. 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   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例2.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联坛上也有“反对为优”的一说,有提倡反对之说。就上述楹联以“反对”方式命意言事来看,确能引人注目,其艺术效果也不同一般。

3. 流水对  流水对,亦叫串对。即上下联意思相承,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上下联紧相衔接,连贯而下的联语。内容上,上下联意思连贯,不可颠倒,且单独一句不能表达完整意思;逻辑上,上下联可以是传承、递进、转折、因果、假设等关系。读起来有如行云流水一般,故称流水对。

例1. 直登朱麓三千丈;   来看长沙百万家。例2. 一失足成千古恨;   再回头是百年身。  上列对联,上下联的命意顺承连串,均有珠联壁合、一气呵成之妙。

4. 机关对机关对一般是拟联者,在上联中设定暗藏了一些机关字词,由应对者判读,只有识破其机关,才能应对出合格的联来。用以提高其趣味性、欣赏性和难度。常在征联活动中采用。

① 例如,某擂台赛的出句:“三门设擂,擂动九州,擂台攻擂英才会;”(郭新华出句)出句有三处机关:一是一二分句间的顶针修辞;二是擂字四重;三是擂动九州、擂台、攻擂,分别嵌了书名和两个赛事的称谓。全句意思是:三门峡摆开擂台,擂台震动九州,来到擂台参加攻擂各路英才齐相聚。在全国一百多副应征联中 三个机关全识破的竟没有一人(擂动九州书名没识破),故冠军空缺。亚军的对句是:“十载征联,联成一部,联海赏联文采飞。”(胡育秋对句)

② 再例:乾隆有名的出句:“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这联的机关是,几个字反复重字;南、北是方位词,前一个南北是形容词,后一个南北是方位词;前三个通是名词,最后一个通是动词。这么多机关,下联必须相对应。难对!纪晓岚的妙对句是:“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当铺读仄声)对仗工整,平仄对应,真是绝对!机关对是许多文人高手喜爱的联,但务必仔细读懂机关,再下手应对。

③ 再议一下,前段时间大家很感兴趣的一副上联:“和尚下班河上走;”这副上联平仄规范,语句通顺符合逻辑,又暗藏几个机关:谐音字,和—河,尚—上;下即是动词,又与上是相反的方位字;第五字限制需仄声字。如果对第五字的限制没注意到,就出现三平尾而不合格了!因此,在考虑应对第一个名词和尚时,就要考虑第五字需仄声谐音字才可以。这也是此联的奥妙所在,不太好对。

通过这几讲,大家已经基本掌握了联律规则,也明白了此联的机关所在,大家再试着应对吧!对联的创作,不论是正对、反对还是流水对、机关对,还是其它各种形式,只要熟记联律,立意好,构思巧,用词妙,富于哲理,令人感奋,皆为佳联。

作业题:和尚下班河上走;

2018.6.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