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很多子宫肌瘤、肝血管瘤、腰椎增生等病。在中医看来,根本原因在于阳气不能宣通

 小小东亮 2018-08-12

▲ 很多人检查发现有乳腺增生、子宫肌瘤、肝血管瘤、腰椎增生等病。其实,在中医看来,所有的增生、囊肿、肌瘤、肿块等皆属阴浊凝滞,《黄帝内经》讲“阳化气、阴成形”。其根本原因还在于阳气不能宣通。

虽然立秋已过,但是,今年立秋到处暑的这段时间,仍然是三伏天的中伏和末伏阶段,属于一年中最重要的三伏养阳的时机,每一天都是非常宝贵的!


夏天赐给了我们排除寒气的自然疗法。人体阳气在冬天要闭藏,要减弱,就像生的火炉子到了夜晚要封火。所人的阳气在冬季是一年中最弱的,而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解冻的可能性很小。


所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晾衣服,想晒干是很困难的。然而到了盛夏,人体阳气会达到一年中的高点,外界是暑热骄阳,里面是阳气正盛,这时躲在体内的寒邪、痰湿,也就是病根,最易被赶出来。

阳气有多重要?无论男女老少,养生要养阳,治病也要养阳。

首先阳气是什么呢?阳气是生命的根本,生命即是一团阳气。阳气对于我们非常重要,无论男女,养生要养阳,治病也要养阳。只有明白了阳气的意义,我们才不会无谓地耗损自己的阳气。


大家可能都知道养阳,那怎么养呢?养阳与温阳、扶阳、通阳虽然用词不同,其本质却是相同的。温阳重在祛寒,扶阳意在补虚,通阳则以化浊为主,归根到底,三法皆是养阳。


我们的生命即是一团阳气,治病或养生总需在阳气上下功夫。疾病之所以康复,是因为邪退而阳气得安;身体之所以健康,是因为阳气旺盛而邪不能客。因此说,阳气是本,病邪是标。治病时往往需要标本兼顾,但切记勿失其本。不管任何医疗手段都不能只盯住病邪而忽视阳气,祛邪固然要紧,复阳才是康复的关键。

阳气不足或不通则成瘤、结石、增生

生命有阳气,若阳气宣通,则阴霾自散,周身不病。偶尔阳气不足或不通时,机体会暂时把阴浊瘀毒水饮痰湿等代谢产物打包放在某处,表现出来的可能是脂肪瘤、结石、增生、囊肿、脂肪肝、肿瘤等等。若检查发现此类东西,这都是暂时的生理变化。一旦阳气充足了,气化功能加强,这些产物就会自然消失。若阳气已虚,气化功能异常,即会产生病理代谢产物,郁滞于体内,即是疾病。

有人检查有乳腺增生、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肝血管瘤、腰椎增生等病。所有的增生、囊肿、肌瘤、肿块等皆属阴浊凝滞,其根本原因还在于阳气不能宣通。因此说,治病的关键是扶阳通阳,让阳气健旺,则浊毒痰饮水湿等阴性代谢产物自能排出体外,而不至于凝聚滞塞为患。阳气一通,则诸症皆可霍然而解。


不少女性有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这是怎么回事呢?中医认为:阳化气,阴成形。若阳气不足,则气化不利,痰浊水饮等阴邪就会凝滞,滞塞不通,即变成囊肿、增生、肿块等阴性病理产物,且往往发生在机体阳气最虚的地方,胞宫阳虚则成子宫肌瘤;卵巢阳虚则成囊肿等。正确治法是扶阳以化气,通阳以排浊。


不少阴浊瘀血凝滞所形成的疾病(如各种肿瘤、囊肿、增生、脂肪瘤、血管瘤等)都需要通阳排浊。如何通阳呢?或用细辛、附子、干姜之类温热性的中药,或用针灸,特别灸法,能养阳、壮阳、扶阳、通阳,最善化阴浊。平时生活中需避风寒、慎起居、节饮食,可使阳气不损,有利于康复。


当前有血瘀的人很多,在皮则为血络,其色或青或紫或黑或红,在内则为肿块、增生、诸痛等。预防血瘀不仅仅是服些活血化瘀的汤药,更需重视养阳。使阳气充足并宣通,则气能化,血能散,经络通畅,自然不至于留瘀。通阳之法,或用温药,或用针灸,特别是逢三伏天用灸法,最能扶阳逐寒,行气通络,活血祛瘀。

如何做到阳气不损呢?立秋后,从夏季的晚睡早起开始变为早睡早起了

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养生就是要养阳。正常情况下,我们的饮食寒热要平衡,性凉与性温的混杂着吃,这样才能保持阳气不损。但若体质已经偏虚偏寒,就要多吃些温性的食物,以提高机体的阳气。


因此说,阳虚的人当重视养阳扶阳,比如晨起喝姜糖水;平时少吃寒凉食物;相火偏旺的人吃些寒凉性的水果反而更健康。人的生命即是一团阳气,阳气旺则生命力旺,阳气弱则生命力弱。心神是生命的表现形式,生命力旺,其心神必旺;反之,生命力弱,其心神亦弱。小儿阳气旺盛,因此能整天蹦蹦跳跳而不觉疲劳;其心神充足,背诵东西最不容易忘记。

睡眠是养阳的最好方法。中医上讲,秋三月,阴气始起,早睡早起。所以起居上宜早卧早起,夜晚睡觉是敛藏阳气,让阳气休息,加强夜里的睡眠时间很有道理,正好借此以补偿夏日的睡眠不足。至早晨一觉醒来,人体阳气随太阳而升发,充满朝气与活力。


睡前应减少刷手机、玩电脑等兴奋活动,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同时中午也要小憩15-25分钟。

抓住伏日的尾巴,养阳气少不了三伏灸

末伏已是立秋后,所谓“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秋老虎”颇凶。趁着伏日的尾巴,赶紧把阳气养起来,再往后过了天时,效果就要打折扣了。


对人体来说,“伏”就是潜伏、隐藏在身体里的所有病邪。三伏时节就是天时的纯阳达到顶峰,身体的阳气达到顶峰,天地之间所有隐藏的阴邪之气现出原形之时,正对应中医所说的“阳光普照,阴霾自散”的养生之道。


三伏天是上天的馈赠,使芸芸众生得以散发体内的“阴霾之气”,“阴霾之气”就是体内的寒、风、湿、暑、燥、火,这些邪气是致病的罪魁祸首。中医讲:“血遇热则行,经遇热则通,寒遇热则温,湿遇热则散,风遇热则出,火遇热则解,痰遇热则化,虚遇热则壮。”

三伏天艾灸,艾的热力不同于其他任何物体散发的热力,它与人体的元气之热力相亲近,让人感觉到温暖、舒畅、通透,此时利用天之纯阳、人之元阳、艾之纯阳形成三阳开泰之势,能起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立秋后,末伏也就马上就要到了,我们要抓住艾灸养阳的黄金末期,若之前错过了初伏和中伏,在末伏十天内精进艾灸,补充人体足够的阳气,也可为秋天收归阳气、冬天贮藏阳气累积资本,为秋收冬藏和来年顺利春发做好准备。

立秋晒头顶补阳气:4个部位多晒好养生

晒头顶:补阳气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也就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头部。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过两耳直上连线中点),是百脉所会之处。


晒太阳时,一定要让阳光晒过头顶,晒太阳时间最好11—13点之间。这时的日光阳气最充足。


上班族在午饭后,不妨走到室外,让阳光洒满头顶,可以通畅百脉、调补阳气。


晒后背:调气血


人体腹为阴,背为阳。背部有一条不可忽视的经络——督脉。它有“阳脉之海”之称,总督一身之阳气。把背晒热、晒舒服了,人体的阳气也就充足了。

晒腿脚:祛寒气


俗话说:“寒从足下起”。阳虚体质的人一年到头腿脚都是冷冰冰的。这种情况最应该晒晒腿脚。


阳光可以带走腿脚的寒气,还能加速钙质吸收,帮助预防骨质疏松。此外,小腿的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保健穴,平时常按揉和针灸可强壮身体、调理脾胃。


晒手心:促睡眠


手心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劳宫穴(自然握拳,中指尖下所指)。劳宫穴为心包经腧穴,五行属火,按揉此穴位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


手心朝向太阳,让阳光照进劳宫穴,可以释放压力,舒缓疲劳,促进睡眠,还有强心益气的作用。

温馨提醒:一般来说,当人体15%的皮肤暴露在阳光下时,年轻人每周累计晒40分钟、老年人每周晒60分钟就能保证皮肤合成充足的维生素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