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仲淹和应天书院

 渐华 2018-08-12

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在成为应天府之前是宋州的治所。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前,在后周任殿前都点检、兼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所以宋州被认为是太祖的发迹地。景德三年(1006年),宋真宗升宋州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宋真宗亲自驾临应天府,升应天府为南京。

应天府书院,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它的前身为睢阳书院,是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创办的私学。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改升应天书院为府学,称为“应天府书院”。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应天府升格为南京应天书院又称为“南京书院”。庆历三年(1043年),应天府书院改升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最高学府,同时也成为中国古代书院中唯一一座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

范仲淹的一生中,有两段经历与应天书院有关,第一次是作为学生,在应天书院学习了四五年;第二次是作为书院的管理者,在应天书院度过了三年的服丧期。

大中祥符四年,23岁的范仲淹在得知自己身世之后离开了长山,来到应天书院学习。这时的范仲淹,明白自己一无所有;而当时的环境,要想出人头地,似乎只有读书一条路。所以范仲淹在求学期间发愤刻苦,“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夜或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者,公自刻益苦”。

当时南京留守的儿子,也是范仲淹的同学,见到范仲淹学习刻苦,而生活艰苦,就把他的情况和父亲说了。南京留守特地将公家食物分给他,但范仲淹不肯接受。别人认为他不领情,他说:“我已经习惯了喝粥,担心一享受美餐,日后就咽不下粥和咸菜了。”

大中祥符七年(1014)正月,真宗到应天府朝拜圣祖殿,应天书院的学生也都跟随满城百姓跑去看热闹,希望能见到皇帝一面,只有范仲淹依然留在学舍读书。有人问范仲淹,为什么不去看皇帝,范仲淹回到说:“皇帝总是要见到的,将来见也不晚。”

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27岁的范仲淹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广德军司理参军,于是离开应天府,开始了他的第一轮官宦生涯,直到十年后再次回到应天。

商丘古城

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范仲淹 38岁,这一年他的母亲去世,范仲淹于是去职服丧,居住在南京应天府。这段时间,正赶上晏殊罢枢密副使,出守应天府。晏殊在南京最重要的政绩就是兴办学校,延聘名师,培养人才。于是范仲淹被聘请为府学主管,他和晏殊一生的友谊也由此开始。

范仲淹管理府学非常严格,《范仲淹全集》中记载:

范仲淹住在学院里,训导督促学生有法度,并且以身作则,勤劳恭谨。学生们读书、吃饭、睡觉,都按时刻表进行。范仲淹常悄悄走进学生的斋舍中,看到有先睡的人,叫起来诘问他。那人说:“刚才看书疲倦了,暂时睡一会儿。”范仲淹问:“没睡之前看的什么书?”那人胡乱地说了一本书,范仲淹就拿起书来考他,答不出来,就罚他。给学生们出题考试之前,自己一定要按照题目先做一篇文章,以便知道难易程度。

在此期间,范仲淹一面管理学校,还一面给朝廷上书(《上执政书》),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一直到天圣六年(1028)十二月,服丧期满,到京城做官为止。

上一篇:范仲淹和长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